全本小说网 > 汉世祖 > 第24章 巡游

第24章 巡游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汉世祖 !

    三月中,大规模的春耕活动已然结束,中原大地上,连片的山林田亩,已被绿意所覆盖,勃勃生机,昂扬姿态,就仿佛在诉说着迈入新时代的大汉一般。

    静极思动,在宫中待久了,刘承祐也就离开皇宫,走出开封,巡察一番。不过,这只是一次郊游性质的出巡,就在开封近畿,不曾大张旗鼓,既为散心,也为巡视一下京郊的农事。

    重农,是刘皇帝秉持了十多年的国策,民以食为天,这是再朴实不过的道理了。哪怕生活在开封这个商业气息愈加浓厚的都市里,却也没被迷惑,帝国的基础,永远在民与农。

    每年春耕,只要在京,刘皇帝都要亲自下地,挥一挥锄头,翻一翻地,纵然不在,也会有宰相带头。今岁例外,刘皇帝没去,却有太子刘旸带头,下地干活。

    早年,有御史上奏,为表重视农桑之意,于汉宫之中设观稼、亲蚕二殿,当时刘皇帝同意了。不过没有几年,就被刘皇帝废除了,并直言,如欲观稼亲蚕,何须止步宫中,重视农桑,需要的也不是这些形式化的东西,然后便以身体力行、国策大政来显示他对农事的重视。

    当然,那也是刘承祐“被害妄想”在作祟,觉得是有人想把他束缚在皇城之内。事实上,哪怕不废观稼、亲蚕二殿,该做的事同样可以照做。

    平坦的蔡河,就如一匹白练,蜿蜒南下,清波荡漾,水上同样不乏南来北往的船只,目的地也是直通开封。开封如今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漕运的终点,东南漕运以汴、泗为主要输送通道,南方则以蔡河通漕。

    策马轻驰,顺着蔡河河道南下,刘承祐对跟在身边的王溥道:“齐物,朕犹记得,当年奉先帝梓宫赴许州睿陵,北返之时,就是沿此道还京,当时朕还听你讲了一番此河的来历,从而萌生出重开蔡河的想法!”

    回到朝廷后,王溥还是最受皇帝信任的大臣之一,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其威仪气度也越发沉着。此时闻言,王溥笑应道:“整整十四载过去了,陛下之明睿,犹不减当年啊!臣犹记得,当初的蔡水故道,干涸湮废,融于荒野,御驾所行,几乎重新开道,然而如今,已是百里通波,复为南北漕运要渠啊!”

    谈及许州、睿陵,就不得不提一下,被监禁在睿陵替刘知远守了整整十四年墓的皇叔刘信,终于熬不住,于开宝元年二月十九死了。

    当许州官府上报之时,刘皇帝情绪表现似乎十分复杂,隐隐有种感伤,哪怕刘信这种结局,是属于他规划好的。当然,以刘信当年的罪行,将其处死也不为过。

    时间,真的是厉害的东西,十多年过去,当初罪大恶极的刘皇叔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同情,而再问及当年那些受害的许州百姓,除了少量被迫害得家破人亡的人之外,大部分人也都遗忘了,毕竟,万事还得向前看,还得生活,怨恨也不能当饭吃......

    若不是刘皇帝的性格与心理作怪,或许在里外那么多人的劝谏下,他还真就下诏赦免释放刘信了。如今,人既已死,一了百了,刘皇帝也就可以少去忧虑一件事了。

    对活人,或许显得苛刻且无情,但对已经作古的刘信,刘皇帝终于仁慈宽容了些,下令许州官府厚葬,并让宗正卿刘承赟前往主持葬礼。

    “还需感谢王卿当治河之功啊!”当然,此时的刘承祐已经彻底遗忘刘信那回事,看着夹岸绿树掩映,清波荡漾的蔡河河,喟然而叹。

    刘承祐嘴里的“王卿”,自然不是王溥,而是王朴。蔡河的重新开通,是在王朴主持的对汴、泗运河改造期间的其中一个工程,当时只是为了重新打通与南边陈、蔡二州的水上通道。后来,随着对此河道使用的加重,又经过了一次疏浚,同时引开封西面的郑河为源,由此,开封南边漕运大通,南方的财税、物产通过蔡河入京,最为省时省力。

    “兖公之丧,对大汉确是一大损失啊!”二王之间的关系不错,王溥此前也受王朴的提点与帮助,此时,也感慨着。

    摆了摆手,刘承祐问王溥:“有人建议朕大启河工,对中原各水系进行一次全面的治理疏浚,既能防治水患,更可全面通达漕运,你以为如何?”

    闻此言,王溥眉头稍微紧了下,略作考虑,禀道:“臣以为,河工水务,息关国计民生,朝廷更需通过漕运,使得八方财货,供馈京师,如果能够大治,于国于民,自有益处。只是,天下初定,朝廷需要调整的事务太多,还当循序渐进.....”

    王溥这张嘴,刘皇帝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当即笑道:“卿且放心,朕不学隋炀帝,不贪大求快!”

    “陛下英明!”

    “前面是什么地方?”指着南面,比临蔡河的一处镇甸,刘承祐问道。

    “回陛下,自东京由蔡水南达陈州,沿岸共设有三处市镇,此为第一镇,名通许,乃乾祐七年所设,户两千余!”闻问,跟在另一边的石熙载回答道。

    皇帝出巡,作为近臣,在了解基本去向的基础上,石熙载可备足了功课,因此,刘皇帝一问,就立刻解释一番。闻之,刘皇帝果然很满意,又问道:“这些年,开封境内一共增设了多少像这样的镇子?”

    石熙载又道:“开封境内,新旧市镇,共计十五座,其中新增七处,皆依水而设!”

    “这些水网水道,恰如一条条血脉,而开封就是心脏所在!”闻言,刘承祐叹道:“对于这些生命线,朕又岂能不加以重视,予以疏通扩展?”

    “陛下此比,却也分外形象!”王溥轻笑道。

    “今夜就不回京了!就下榻通许镇!”虽然天色早,但刘皇帝已经决定不回宫了。

    说完,马鞭扬起,只抽了下,骏马嘶鸣一声,沿着土道,向南奔去。随行的侍从、护卫们见状,也赶忙跟上。

    纵驰之间,树林、土岗、河流飞掠而过,当然,除了这些景致之外,还有大量土地。在开封近畿的平原上,田亩、农舍,也是密集成片,基本都已种上了早苗,绿意一片,有农人料理于其间,放眼望去,心旷神怡。

    在进入通许镇前,刘皇帝忽然问起:“方才经过的那一片农田,那般规整,可知是何人的田土?”

    与洛阳那边不同,开封这边,土地也算肥沃,但是广置土地的人却不多,毕竟是天子脚下,搞兼并也不敢那么大胆地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当然,只是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还是有些人,家田百顷的。不过,石熙载的回答,却让刘承祐略感讶异,那是官田,是陈留县属的职田。

    在大汉,田地也是分属性的,大体为官田、民田,而官田之中,就有职田。自上到下,基本每个衙门,都配有一定的职田份额,雇农或以罪犯耕种,这些职田的产出,用来分担一部分俸禄以及对官吏们的福利。

    开封府下辖十四县,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一府,辖地扩大到这个地步,既是充实京城人口,也为了增加官田的数量。

    面对石熙载的回答,刘皇帝若有所思,他想起了众臣上议中,就有一条继续扩大职田的奏疏,对此,他当然是倾向于拒绝的。

    原因也很简单,扩田容易,但造成的影响却未必有利。朝廷保有一定的官田,是应该的,别的不提,就分担财政的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若是过多,那么耕农的问题,就很严重。目前的大汉,人口分布并不均衡,同时,也因为人口压力不大,在北方的土地矛盾并不突出。

    百姓基本各有其田,劳力有限,官田过多,从哪里找人来种地?

    如今的刘皇帝,一心想要治理好国家,出宫一趟,说是巡游散心,但所闻所见,都会与他的治国大略相联系起来......

    而前前后后经过这么长时间,刘皇帝酝酿已久的新政,也将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