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网游之三国无双 !
刘邦是天生的帝王,他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非常善于用人,对百姓很友善。不管到了哪里,从来不会屠杀百姓,也能够约束士兵,唯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弃一双儿女逃
跑和项羽意欲杀其父时的态度。项羽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百姓在项羽眼中如草芥一般。
往大的方向讲,这是得人心,刘邦擅于使用百姓之人心,能够得道多助。
这一点,刘备就很像刘邦,所以刘备在和刘邦见面的那一刻,刘备就备受刘邦器重。
往小的方面去说,项羽的用人之道,极为狭隘。第一点,他姓人才不信用,在人才使用上,项羽这是一个致命弱点,只是笃信项姓人才,有的甚至称不上人才,实属昏愦、藏奸之徒,即使出的是昏招,他也笃信不疑;
而对于他姓人才,包括对他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会疑神疑鬼,使其无法尽职尽责,只好弃他而去。第二点,重要人才不善用。大功告成之后,项羽就分封天下。对于分封制,项羽背离秦朝郡县制,这是一种历史的反动。虽然不是让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很大
的问题,项羽在分封中存在严重的失误。一是基于大局已定、坐享江山的指导思想,项羽把各有功、有实力、有影响的将领、诸侯都分封就藩了,造成自己身边也就是中央集团的人才空前薄弱。特别像英布这些
得力的、能够独当一面开拓和安定局面的大将们,在分封中从中央核心成员转换为地方侯王,使项羽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果把一些核心人员多安排在中央关键位置上,也不至于以后楚汉相争时项羽总是亲自上阵,东征西讨,疲于奔命,鲜有羽翼。
二是封章邯等三秦降将关中为王以防刘邦,可谓所用非人。章邯系秦名将,放在其它地方或参与中央集团,也许可发挥其杰出才能,而让其镇守关中,因项羽曾坑杀二十万秦卒,独留章邯等三降将,致使秦人归罪于章邯等人。以
章邯王关中,等于把他放在火上烤,怎么可能敌住汉军呢?三是对赵、齐等地分封,以对自己是否听话为标准,而没有注重被封者实际威望和才能,以致受封者不得就国,而有实力但未得其封者怒而反叛,加上项羽征讨时“所过残
灭”,促使“齐人相聚而叛之”,后院失火。项羽东征西讨,长期两面作战,处于一种“救火”状态,疲于奔命,以致优势逐步丧失,直至兵败。分封失误,也可以说是对一些有作为、能够影响大局的重要人才的布局
和使用失误。用非其人,安得不乱不败?第三点就是麾下人才良策不采用。项羽使用一些人才,但是对于他们的建议、对策却很少采用,许多干脆不用。亚父范增剿灭刘邦的建议屡遭弃置,气得范增恨道:“竖子
不足与谋!”韩信“数干策”,项羽无一采用。智谋之士蒯通与齐智士安其生献策,但项羽不用,虽欲拜他们官职,二人也不受封走了。最严重的是项羽准备东归之际,谋略之士韩生说服项羽:“关中阻山带河,是四塞
之地(关隘险要),肥饶(黄河流域当时是经济文化中心),可都(作为国都)以伯(霸)。”而项羽却答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面对这种罔顾大局的乡土意识,韩生叹道:“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项羽大怒,竟将韩生杀了!于是,他轻率地离开
了关中形胜之地,回到了四战之地的家乡彭城建都。
以致以后楚汉相争,汉军一举可以占领彭城,而精锐的项羽部队却始终未能突破河南荥阳一线,让刘邦独享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利和源源不绝的人力、粮饷资源优势。最后,项羽败走乌江,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条船靠在岸边,劝项王过江:“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而项羽认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又自以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因而谢绝渡江,自刎而亡。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也是对良策的最后拒绝,放弃了重建根据地、再图后举的最后机会。项目屡拒良策,其后果只能是冷落人才,堵实言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自取灭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最后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
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才智过人的项羽一直到死都不明白自己败在不能用好人才上,实在可叹,足为千古鉴。
而刘邦麾下的几位最终消灭项羽的人,陈平,韩信,英布,彭越,都是之前项羽的麾下人才,最终却投靠在了刘邦的麾下。
可见项羽之失败,刘邦之强大。
刘邦虽然什么都不需要很强,但是他只需要会用人,就足够了。
刘邦的用人之道又有多强大呢?
知人善任。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
这些下属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而刘邦自然成为这些人才的核心。刘邦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
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就叫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