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晚明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风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风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晚明 !

    连温体仁都颇为讶异,徐光启为人正直,年纪也已经大了,平日醉心于研究西学和天主教,对官途的追求并不强烈,按理不会做出投靠周延儒这样的事情。

    他略一思索就知道原因,还是孙元化,徐光启始终将孙元化看做是耶稣会的希望,同时也把登莱标兵当做大明强军的希望。徐光启此时提出招抚,成功的可能很大,因为李九成已成流寇,招抚后孙元化的罪过就会减小很多,或许能保下孙元化一条命。周延儒也不会被继续牵连。

    而且如此一来,还能把文登营拖进大凌河的泥潭,到时周延儒反倒能捉捉温体仁的破绽。

    座中都是老狐狸,大家都很快反应过来,只等温体仁还招,吴宗达自然要为老板出头,他稍稍想一下措辞,便开口道:“皇上,李九成孔有德等人狡黠凶悍,在山东叛乱时便利用了孙元化和余大成的招抚,方才王道纯的奏疏中已是说得明白。今日招抚明日再叛,与罪督杨鹤何异,其在山东杀戮绅民甚重,即便招抚之,又安置于何处,何处又敢接收。若就此调转援军,不数月该部又闹饷闹粮,难不成又调集各地人马,到时又有人议招抚该当如何?”

    崇祯一时也颇为犹豫,陕西流寇玩这把戏已经很多次,他也是因此对杨鹤不满,在他心中这些叛乱过的人都不可信。但是现在朝中支度困难,每每征税之时便有人跳出来声称不可与民争利,到了军费不足了,户部就望着内帑,也没人跳出来出主意了。

    梁廷栋心中也很矛盾,他既想文登营去辽镇解围,也不愿得罪陈新。只要他还在兵部尚书任上,陈新就是必须交接的地方实力派,更何况背后还有个温体仁。

    他思考的当口,徐光启继续陈述着招抚的好处,他的目的确实只是救出孙元化,同时也保住强军的希望。双方的理由都很充分,徐光启认为大凌河重要性甚于剿灭叛军,此时节省出山东各部可以让大凌河更有胜算。至于李九成等人复叛的问题,他建议可以在招抚条件中加上一条,就是李九成等头领全部不得留任原职,其他责任不予追究。

    双方僵持之时,温体仁觉得自己该出面了,徐光启明显是被周延儒当了枪使,文登营决不能去辽镇。如今军功越来越重要,这支强军要用在对温体仁最有利的地方,以让他获得超过周延儒的资本,绝不是这样随随便便扔到大凌河那个无底洞里面去。就算是大凌河赢了,温体仁也分不到多少军功,输了却可能有些问题。

    温体仁站起来对皇帝和首辅周延儒各一躬身,淡淡开口道:“徐大人为皇上献策,确乃忠心一片,老臣是衷心佩服的。招抚之策亦是常用,当年招抚闽海郑芝龙便让东南转而安宁。然剿抚两策必依据时势细细谋划,非有一定。便如李九成孔有德诸人,臣以为招抚万不可行,徐大人行招抚之策,是为调文登营援辽,却不知李九成等人若愿就抚,只因文登一营而已,其营中皆辽人,尽皆遣散否?若仍归原伍,待文登营一离山东,只需李孔等人煽动蛊惑,便又是一次登州之乱。”

    徐光启正要开口反驳,崇祯轻轻伸出手制止他,“先让温爱卿说完。”

    温体仁继续道:“臣以为,李九成所部毫无忠义可言,山东、登州之痛历历在目,招抚在其眼中不过一时便宜之策,对待这些旋抚旋叛之辈,只能以雷霆之怒以儆效尤,外震宵小,内肃纲常。”

    崇祯觉得这几句说到了自己心里,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温体仁正觉得意,周延儒终于开口了,他端坐椅上淡淡道:“温大人所言足见老成持国,本官大多是赞同的,但要说招抚万不可行,本官却有些不以为然。”

    周延儒说完站起来,他作为首辅打断发言,温体仁也只能吞下这口气。

    “招与剿,确实非有一定,然招抚与招抚亦是有别。熊文灿之招抚有功于国,杨鹤之招抚却有辱朝廷颜面,何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已。条款不同,则招抚之效亦不同,李九成此时走投无路,大可将其部众分散,于山东没州县安置数十百余人不等,互相之间不通消息,其何来蛊惑作乱之余地。用于山东之天津、通州、保定人马皆可保全,与文登营同往大凌河救援。文登营兵额三千五百,即便有所损失,实力尚存。孔有德所部中也颇多悍卒,大可在其中募兵补足,与川兵、辽镇共同救出祖少傅,则辽镇强兵仍在。以招抚李九成一支乱兵而得保数支强军,此方为招抚之效,若是一味剿杀,李九成必定流窜山东,仓促不能全功,反令各地沸腾,更至大凌河无兵可用,于国何益?祖少傅若因此覆没,辽镇精锐尽丧,到时仍是要调文登营保关宁,如李九成仍在流窜,招抚还是不招抚,是以本官以为此时正当招抚之时,不知温大人以为然否。”

    温体仁张张口,他口才还是不如周延儒,只得咳嗽一声拖延时间,果然吴宗达便跳了出来解围,他恭敬的道:“首辅大人怎知李九成不会被一战成擒,如今他们刚到平度州,文登营迅疾如风。。。”

    “迅疾如风为何在黄县被阻如此之久,焉知不在平度再次被阻许久。祖少傅未必能坚守太久,便是招抚可多得一日,亦不妨一试。”

    吴宗达被抢白后脸色不快,温体仁的老乡闵洪学冷冷插话道:“首辅大人为何定要招抚李九成,王道纯所云,孙元化实为叛兵一员,难道首辅大人仍念着同乡之谊?”

    周延儒从容的对皇帝跪下,“臣与孙元化确为同乡,然与招抚之事并无瓜葛。前日余应桂弹劾臣罪状数条,无不与孙元化有关,若臣有私心,便当听任大军剿杀,令孙元化死于乱军之中,就此死无对证。臣亦知招抚李九成孔有德之隐忧,孙元化余大成因之降三极留任,臣不知其为危墙耶。皆因此一时彼一时,文登营于登州击破叛军,招抚之势已就。臣只有为皇上解忧之忠心,为国保强军之良心,最后亦有一私心,请皇上将孙元化逮至镇抚司究问,其参貂、白镪与庇护关通诸事一一分说,还臣清白。”

    他这番话一说完,崇祯终于动容,周延儒始终知道如何打动崇祯,温体仁老脸微红,满心的怒气,如此有利的情况,竟然仍是无法占到上风。

    崇祯就此同意招抚,又商议了半个时辰才离开文渊阁,王承恩陪同他回乾清宫后才得以抽空出来,他现在刚到了崇祯身边,前途无量。宫门的直卫也不阻拦他,很快王承恩便到了崇文门外街张大会的宅子。

    三日后,一封急信便摆在了陈新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