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让我在路上遇见你 !
幸福与不幸只一字之差,两者都不可缺,都有用;死亡或者消失……是相对的——生命不过如此。站在梵高面前,我不由自语:是的,生命不过如此。
打着去西班牙旅行的旗号,却又不肯放过邻近的法国。买好巴黎往返广州的机票后,站在家里那张世界地图面前,手指从巴黎出发一直向南,划向巴塞罗那之前,在法南阿维尼翁停了下来。虽然出发的时候是9月底,薰衣草早已过了花季,可是还是想在阿维尼翁停留,除了想看一眼普罗旺斯,最大的念想,便是梵高。至爱的那幅《星空》,据说便是梵高于1889年在阿维尼翁附近的圣雷米小镇的圣保罗修道院画的。1989年5月,36岁的荷兰人梵高主动来到这个精神病院,养病的这一年多,他画下了包括《星空》在内的148幅传世作品。
圣雷米真的只是一个小小镇,除了盛产葡萄酒和植物及花种子,这里还遗留着无数欧洲中世纪的痕迹:是电影《达·芬奇密码》中反复提及的郇山隐修会地址之一,引起广泛争议的性学巨著《索多玛120天》的作者萨德,曾在此度过不知快乐与否的童年,更惊人的是,这里还是写下那部曾准确预言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等历史事件的《诸世纪》的作者诺查丹玛斯的故乡……而现在,慕名来到圣雷米小镇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梵高。
从阿维尼翁出发,乘坐57路公车45分钟后便可以抵达圣雷米。出发前因为要去买第二天晚上去巴塞罗那的夜间长途车票,光是寻找购票点就花去不少时间,再寻到57路公车站,已经是上午11点了,却发现最近的一趟开往圣雷米的班车是在90分钟之后。曾经想过不如放弃圣雷米,直接坐火车去当天的另一个目的地阿尔勒算了,可也只是一闪念,就又对自己说:在梵高和《星空》面前,还是执着些吧。
是的,很多次我都想过,要去圣雷米看梵高画过《星空》的修道院,要去阿尔勒那间露天咖啡馆喝一杯咖啡,要去纽约大都市博物馆看一眼《星空》的真迹。
到圣雷米小镇,已是这天中午1点多,因为计划当晚要在阿尔勒住,一下公车便在车站寻找前往阿尔勒的公车信息。之前看过的穷游锦囊的信息说,坐59路公车便可以前往阿尔勒。正在研究时刻表,一个当地大叔热情地上前,指着59路公车时刻表的最末一行小字比划着告诉我们,59路公车只在周末发车,今天要去阿尔勒,只能坐54路公车。再一看,当天最晚的班车是3点40分。也就是说,我们在圣雷米的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
定定神,迅速走向旅游办公室,打算先拿张地图,问问方向。办公室在一处大树茂盛的停车场边,却是大门紧闭,可能因为正是午餐时间,懒散的法国人便关了办公室。只得研究了一阵门口的地图,然后沿着梵高大道一路向南。
顶着9月的艳阳走向圣保罗修道院,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又想起之前做的功课,分明说走什么什么路便可以到达,而且一路都有梵高的作画点的标示,可是眼下我们正走着的梵高大道,却什么都没有,连周围的房子似乎都空无一人,想想时间不多,不由得有些焦虑。渐渐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柏树,是的,就是《星空》里那株飘摇的神秘柏树,我努力想要在正午的艳阳里感受到画面的神秘与疯狂,这柏树应该就是最好的指引。
终于,圣保罗修道院到了,正好,一辆旅行车也驶过来,满车的金黄头发和蓝眼珠,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为梵高而来。
在来到圣雷米之前,梵高其实生活在邻近的阿尔勒,在那里他与高更生活在一起,并在一次争吵中割下自己的大半只耳朵送给了一位妓女。在日渐狂躁的发病期和当地人的抗议声中,梵高来到这座由12世纪奥古斯丁修道院改建的精神病院养病,偶尔他被允许在乡间散步,很多时候被关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可是他似乎乐在其中,在给他一生中唯一的知己、艺术赞助人、他的弟弟提奥的信中,他这样描述着这里:“荒芜的花园里种着一些大松树,树下的牧草长得又高又乱,中间混着各种杂草,这些足够我画的了,然而我还没有出去作画。圣雷米周围的风景非常美丽,我将要在各个地方走走并作画。”
一走进圣保罗,梵高与他的画便无所不在,甚至在从梵高大道走向修道院门口的那条小道,两边的橄榄树林间,也挂着梵高作品的复制品。啊,圣雷米的橄榄树,曾经在一百多年前被梵高热情激昂的画笔反复地描绘过。
梵高的自画像、圣保罗医院花园、罂粟地、麦田、村舍、鸢尾花、农人……而那幅《星空》便悬挂在进入修道院拱廊大门对面的花墙上。燥热艳的正午的阳光下,我微眯着眼睛,看着这幅复制品上无数次看过的深深的蓝、黑色火舌般的柏树、旋涡样的天空、昏黄的月亮与众多的星星。而圣雷米教堂细长的尖顶被夸张地变了形,在这幅画作的诞生地,在与画面完全不同的阳光下,对梵高生活于此的一切,竟是觉得,根本无从想象。
圣保罗修道院是完全属于梵高的,当年他给提奥的信里就写道,“我在一幅习作中画了两颗黄色的白杨树,背景是山脉和这里的公园,秋天的景致令它看起来更加朴素自然,也更加有家的感觉。”修道院中庭的小花园很美,透过圆形拱顶看过去,觉得内外就像一个人的炽热昂扬与逃避现世的两面。先是要经过一间小小商店,认真地挑了一只马克杯,竟是没有《星空》。想来全世界如同我一样挚爱《星空》的人太多了,便只得退其次挑了另外一只“巴旦杏树枝的花”,淡雅温柔的蓝与月光一样美好的杏花,竟有一种日式的东方禅意。再沿着挂满梵高作品的楼梯上到二楼,那里有一间梵高当年的卧室,窄窄的单人床,一张小桌子,这个小小的房间也成为他笔下的风景,透过那面小窗望去,正是圣雷米无边无际的田野与丘陵。
坐上去往阿尔勒的公车,一路法南秋天的田园,怎么看都是梵高。那一大片干枯的向日葵,一棵棵挺立着枝干,低垂着花盘,像垂下头的战败士兵。想着这样一个一生穷困潦倒的画家,一百多年后,无数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地赶来,就只是为了看看这个他曾经生活不过两年的地方,忽然觉得有些苍凉。来到圣雷米,心底就一直在响着那首大家都爱的美国歌手唐·马克林(Don McLean)为梵高写下的《星夜》(Starry Night),歌声悠扬地似乎在星空下反复叩问着: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ired to say to me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they did m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
歌声里,我反复想着,现在,我和我们,真的能够完全懂得他了吗?
在我们前排,有个台湾来的建筑师小吴,他一个人背包一直在法南晃荡,今天一大早从阿维尼翁到圣雷米,也是因为没有弄懂54和59路公车的关系,一直等到现在。他当晚还要回阿维尼翁,在阿尔勒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不过,他豁达地说,旅行就是这样,随时都有意外。我们笑起来,可不就是这样,他在圣雷米呆了足够多的时间,甚至还爬上一座小山画了幅速写,而我们却在圣雷米匆匆而过,好在,没有错过梵高的圣保罗修道院。
我们在阿尔勒下车,寻到旅游办公室拿了地图,便扬手告别。他赶着要去看古罗马竞技场,还要算着时间,去赶最后的火车回阿维尼翁。我们在路口略略犹豫一下,便对着路口便能看到的那座教堂走去——到阿尔勒最大的目的,就是想去梵高笔下那幅著名的《夜晚露天咖啡馆》里的咖啡馆看看。
一百多年过去了,它还在。
是的,它还在,还是黄色的外墙,黄色的太阳蓬,甚至在旁边当年梵高画画的角度,还立着一幅《夜晚露天咖啡座》的复制品,供游人们在相同的角度拍照。我们穿过教堂和教堂前的广场,来到古罗马圆形剧场遗址。古罗马竞技场就在旁边,我们不急,便先去找到酒店,那些安静的来自中世纪的小巷啊,每一个拐角都是那样迷人。然后我们走出来,很容易就找到了那间咖啡馆。和梵高的画不同的是,座位多了许多,并且墙面上,醒目地喷上了梵高咖啡(Van?Gogh Café)的字样。想一想,决定还是就着这天最后的夕阳先逛逛阿尔勒,没想到,这一逛就在阿尔勒的古老小巷里迷了路,索性就朝觉得最迷人的小巷深处走去。
天色暗下来,又想起梵高的另一幅画《隆河的星夜》,画的就是阿尔勒隆河边的星空夜景,便在地图上努力寻找正在的位置。终于寻到了正确的方向,走到隆河边,正赶上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地平线。然后,黑夜正式来临,那幅《星空》的原型,就在我们面前。这一刻,我才突然想到,《星空》、《夜晚露天咖啡座》以及《隆河的星夜》,其实都有着类似的星空,甚至笔触都差不多,星星都有着昏黄、迷离的光芒。我就是因为这个而爱着它们吗?就是因为这爱,才不顾一切地跑到这里来?说是寻找梵高,不如说是想寻找与梵高内心类似的疯狂与沉郁?只是,我一直努力将这疯狂与沉郁掩饰着,并且掩饰得很好。
这天的晚餐在河边的一间餐厅,坐在户外,越来越觉得冷,疲累。回酒店时又路过那间咖啡馆,却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
第二天早晨,我们先是去了古罗马竞技场和圆形剧院,阳光把前夜的冷与乏都晒透了。再次经过那间梵高咖啡馆,便决定要在这里午餐。这天是我的生日,我便一厢情愿地觉得,因为和梵高在一起,这个生日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坐在近路边的位置,看很多的游人走来走去,还有一个台湾的团队,导游认真地向团员们介绍着这间咖啡馆。忽然想起了广州的邻居李大姐,她也是台湾人,也是梵高迷,也爱《星空》。我们便不由自主地成了朋友,觉得唯有爱梵高,爱星空,才是活在这个芜杂尘世的最纯粹的安慰。
这个下午,在阿尔勒随意逛着,想去看阿拉伯浴场,便跟着地图走过去,到了一看,昨晚的餐厅竟然就在旁边。此刻的隆河一派明丽,曾在梵高笔下的大桥变得繁忙。夜晚的隆河宁静神秘,那才是我迷恋的梵高。
这次旅行,在巴黎三天的游荡中结束。直到站在奥赛美术馆里,看到梵高的自画像、梵高的房间、梵高的橄榄树、梵高的圣保罗、梵高的隆河星空……我才明白,作为一个非美术狂热分子的我,为什么一定要吵着来这个美术馆。除了想看看这个火车站改建的美术馆之外,其实是为了向这次旅行告别。刚来时马不停蹄地赶到阿尔勒圣雷米去寻找梵高,又在西班牙沉醉了半个月,在安达卢西亚的热烈绚烂面前还开着玩笑说梵高好像已经离得好远了,却不想在旅行的最后一天,竟又一次站在了梵高面前。关于梵高的一切又真实地回来了,之前的寻找也有了更多的意义,或者说,有了一个最完美愉悦的结局。
看过梵高之后,无法抵挡的困意涌了上来。我们坐在美术馆的长椅上放肆地打了一个小盹,然后就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我又在附近的纪念品小店里买到了一只星空的发夹。
梵高说过,幸福与不幸只一字之差,两者都不可缺,都有用;死亡或者消失……是相对的——生命不过如此。站在梵高面前,我不由自语:是的,生命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