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杨宗保 !
一大早,汴京城内正被大字报刚刚引爆的时候,安逸的外城,还是一如往常的平静闲适。
焦无忌,孟无忧,分别乔装打扮,各自带着三千份大字报找到了汴京外城,东西二厢的几个城狐社鼠的头目。
汴京外城虽然地域广阔,不过生活的大都是平民百姓,大字报在他们中传阅并不能像内城那样引起权贵,士绅,豪商全民热议的巨大声势。
杨宗保在没有权贵的外城,投入这么多大字报,看重的是一个最有影响力,最能惹事,动辄引发朝野震动的群体。
汴京外城东西二厢交汇于城南,与汴京皇城南北对望的是太学与国子监的所在。
北宋以武立国,太祖赵官家却极为看重读书人。北宋国子监与太学的规模也远超前朝。
汴京城最宽阔的御道就是从皇城南门笔直的通向国子监正门。
太祖年间,曾经爆发科举弊案,当时不满的太学生就汇聚在国子监门口,一路向北,高呼口号,直奔皇城。
彼时汴京皇城全城震动,禁军,开封府不敢私自行动。太学生们声势浩大,最后太祖皇帝亲自出面,作废考试成绩,允许重考,这件风波才得以平息。
如今,外城的城狐社鼠们在市井间发送部分大字报后,最后都汇聚到太学周边。
如今各州府选送的太学生超过一千人,自费居住在国子监周边,等候下次科举或者皇帝临时恩科的儒生不下两千人。
太学生们都是满腔热血,赤诚报国的少年郎,大字报先在国子监周边的饭馆,字画摊传阅。
随后义愤填膺的大学生们主动向城狐社鼠们索要多余的大字报。
愤怒的他们每人拿着几十份大字报,进入太学,向熟悉的三五友人派发,成为了免费宣传员。
正月二十是中旬最后一天,因此根据法例,满朝官员,国子监师生恰逢每旬的休沐日。
国子监的讲师们今天休假,也就没人发觉并阻止学生的串联。
太学生休假,没有课业,更是有闲暇呼朋唤友,聚在一起商讨如何上奏天子,清君侧,诛辽狗。
杨宗保选择这一天引爆舆论,就是要选所有人的休沐日。
休沐日的国子监,人声鼎沸,热闹程度远超当世任何博学鸿儒的讲座。
汴京内城的休沐日,则是冰火两重天的诡异情形。
大宋承平不久,先帝太宗朝时数次北伐惨败,劳民伤财,死伤人命的惨况还烙印在京师百姓的记忆中。
如今,堂堂武状元居然是辽国奸细?难怪堂堂大宋,天朝上国,居然打不过粗鄙无知的蛮人,就是因为这样内奸走狗的缘故。
市集坊间,熟人相见,已经不再是问候是否吃饭,而是共同大骂谢金吾。
临近午时,朱雀大街人气最旺的高升茶楼说书先生胡老爷子,第一次在说书中编出谢金吾盗取军机,私会辽国萧太后的情节。
胡老爷子台上说的高兴,下面的听众们也群情激奋。听到出卖军情,导致边关尸骨累累,生灵涂炭,愤怒的听众们激动地翻桌摔碗,发泄胸中不满。
当然最终客人们也会赔偿老板损失。茶楼老板也乐得可以更换新的桌椅茶具。
北宋民间没有因言获罪的先例,因此艺人们的创造力空前强大,胆量也非比寻常。
午时刚过,林家瓦子唱曲的艺伎也开始演唱谢金吾人面兽心,离间君臣,通敌卖国的曲目。
与市井坊间群情激奋,骂声如雷不同。汴京各位大人老爷的府上则保持诡异的平静。
大宋朝政策亲民,摒除前朝贵族独居的传统。
汴京城内,贫富杂居。
各坊各街,都住着京官。很有可能绸缎庄老板的宅子隔壁,就是个三品京官的宅院。
因此杨宗保等人的大字报全覆盖,当然不会将他们遗漏。
不过京官老爷们混迹几十年才得来如今的高位,对于这突然满城飞传的大字报,当然不会轻信。
大人们琢磨的是这背后到底是哪股势力,一个小小的谢金吾,值得用这么大的手笔?
如果不是针对谢金吾,难道瞄准的是他背后的岳父王钦若?
京官老爷们都懂明哲保身之道,形势未明,还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好。
入夜之后,沸沸扬扬的汴京城总算归于沉寂。杨宗保五人也再次出马,对整个内城进行了大字报的二次覆盖。
这种累加效应必然引发更大的舆论,并且必然上达天听。
这也会给京官们造成更大的压迫感,如此强悍而又执着的手段,必然吓得中立官员不敢为谢金吾出头。
深夜亥时,闹腾了一天的市井百姓进入甜美梦乡,官家赵恒却在延庆殿中抚头叹息。
近日下发的扩路诏书原本是关注民生的善举,可这几日利益受损的朝廷权贵每日上表,让他不厌其烦。
今天真宗皇帝终于顶不住压力,决定收回成命,停止扩路。
可是扩路大臣谢德权此时却变身强项令,硬顶着不肯中止,要继续加大扩路拆房的力度。
可以想象,明日朝议,又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大乱斗。
正为扩路事宜进退两难伤脑筋的真宗皇帝,听内侍传报,皇城司押司张全求见!
皇城司深夜求见?真宗皇帝眼神一凝,格外慎重起来。
自己继位五年了,除了先帝驾崩那一年,自己帝位不稳,皇城司偶尔深夜奏报之外,最近几年,皇城司奏报都很少,更别说深夜了。
大宋皇城司在史书上没有明朝锦衣卫,清朝血滴子那么名声在外,不过它是北宋朝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
皇城司没有锦衣卫那么庞杂的机构,也不监视文官,它的主要职能相当精简,就三条。
第一,拱卫皇城,就是护驾。
第二,刺探军情,收罗敌国情报。
第三,专查谋逆。
深夜亥时,又没有刺客犯驾,皇城司押司此时求见,不是辽国有紧急军情,就是汴京城有权臣有谋反迹象!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是真宗皇帝不愿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