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重生在顺治末年 !
“是有关禁烟的事,今天没外人在,你也无需顾忌,谈谈看法即可。”康熙看出了淑云的迟疑,就出言解释了一句。
别的事情,淑云可以不理会,可是涉及到鸦片这个祸害,就算康熙不提,淑云也不会放手不管的。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淑云一直认为,人类就应该正视历史,尊重历史,客观的看待历史。尽管有一些历史让人每每思及就会痛恨不已。就好比清末到民国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时间跨越了60多年,可是每当人们再提起时,也会不由自主的咬牙切齿的痛骂一番。
究其原因,大多数的人都会说是因为清政府**无能,即使官方给出的答案也基本上就是这个。可真的是这样吗?以前淑云并不觉这种说法有什么不对。可是重生之后,处在这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又深知历史的发展,抱着想要改变的目的,淑云就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朝代从强盛,到衰弱,再到灭亡,一代代兴替,一代代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此循环往复,可就是没有一个朝代能坐稳江山。至于原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君主的残暴无能。虽然不排除这个原因,可是淑云却觉得这不是最主要的。成功与失败,其中的参杂的因素有很多,问题不可能单纯的出在统治者一个人身上。不管有能还是无能,残暴还是仁慈,其实最不愿意失去江山的就是皇帝,因为一旦失去江山,他优渥的生活,至尊的地位,甚至是性命都将失去。他就是当仁不让的最大受害者。
可是别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可是有些问题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例如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兼并,大臣们的各行其是,政策上的缺失,军队的腐化,天灾**等等。当然,这其中还是人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但是,正式这个“人”才是最难摆弄的,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有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当皇权和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皇帝的威势不够。那利益就会占据上风。
而清朝的灭亡和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同。以往大家是关起门来。自己人打自己人,无论是哪个做了皇帝,终究也都还是中国人。即使是五胡乱华和元朝时期,尽管是少数民族做了皇帝。可到底是没出了中国这地儿。对此,大家也就没什么意见,无非就是说上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和久必分”也就罢了。
但是到了清朝,堡垒却从外部被人攻破了,即使不是直接被西方列强灭的国,可是却被打得太疼了,太狠了。以往都是咱去欺负别人。现在竟然让别人给欺负了去,还是在自己家里,又是被从来都没瞧得起过的洋夷和倭奴。这叫大家怎么能接受得了?再翻开满清少数民族的身份,清政府怎么可能不被骂。
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同。清朝的时候。还没有人提出什么和谐社会,什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更没有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那么,当权者遵循一往的惯例,偏向自己的族人也是无可厚非的。中国自古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调。汉族人掌权时,不也一直是排除异己吗。
在淑云看来,被满清得了天下,还得怪咱们汉人自己没本事。
也有很多人说,要还是明朝执政,兴许就不会被西方列强欺负。因为那时候科技发达,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能接着发展下去的话中国也可能一直保持强盛。淑云真不知道说这话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别忘了明末时四处爆发农民起义,老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发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这句是就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最好诠释。
淑云不知道明朝有多好,也不知道清政府有多坏,起码淑云知道,清朝时,不管多大年龄的人做了皇帝,都没出现一个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狠人。
还有很多人都痛骂清朝固步自封,不思改变。可是遵守穷则思变的客观规律,清朝时,国家一直都很富强。而两千多年来大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作为统治者,求的是稳,好好的,怎么可能会想着要改变呢。这就好比一个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效益一直就很好,从来就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怎么可能像那些从未没瞧得起过的后来者们学习呢?
不是淑云要为满清辩解,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看,有些事情,尤其是大的历史走向,并不是单纯的几个人,或是几个正确或错误的决定就能完全左右的。
可是淑云能够肯定的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切入点就是鸦片。鸦片不但敲开了清政府的大门,而且它毁了中国几代人,甚至是毁了汉民族两千多年的根基。使得一向强大的中国人被冠上了“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
而深知这些的淑云怎么能眼看着这个毒瘤大摇大摆,堂而皇之的来祸害中国人。淑云当即不再犹豫,顺势在康熙右手边坐了下来。
康熙首先把他的禁烟计划和难处,毫不避讳的都和淑云说了。
淑云也被康熙的狠绝吓了一跳,没想到他会制定出这么严酷的处罚政策。可是想了想鸦片的危害,淑云也就释然了。淑云沉思半晌,才缓缓的说道:“皇上知道那些洋夷为什么要向我大清贩卖鸦片吗?”
康熙不知道淑云为什么问出这样一句和禁烟毫无关系的话来。可康熙还是阴沉的脸色,冷然的答道:“哼,洋夷包藏祸心,想要毁我主宗基业。”
再一看福全,也是一脸愤恨的样子。淑云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他们的目光还是太局限了,唉,这也难怪,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不是说转变就能转变过来的。但淑云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只是点了点头,道:“这只是其一,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贸易逆差。”
看着哥俩一脸茫然的样子,淑云也没用他们再问,就主动的解释道:“西方人也非常喜欢茶叶,丝绸,瓷器等精美的器物,可是他们又不会制造,那么为了满足需求,就要从咱们大清购买。买东西当然就要花钱,可是光出不进也不行,那样的话有多少钱也不够花,多富有的人,时间长了也会慢慢变穷。这样一来,他们就得想办法赚钱,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的东西卖到咱们大清来,可是他们有的咱们也有,没有咱们却不稀罕。结果就造成了他们只能买进,可是卖出的却很少,由此就形成了贸易逆差。等于是他们在外边烧杀抢夺,好不容易赚来的钱,转手就进了咱们大清的腰包。他们心里当然不能平衡了。”
“哼,不就是一个钱吗?这些洋夷真真是无耻至极,为了个钱,竟然要卖这等毁人之物。”福全愤恨的说道。
康熙却摆了摆手,若有所思的道:“不单是钱的问题,咱们大清和他们那些西夷的利益和立场始终是对立的,咱们越是强盛,对他们的威胁就越大,反之亦然。那么现在有了一种既可以慢慢的削弱我大清国力,又能赚大钱的东西,他们当然会不遗余力的要加以利用了。”
不愧是康熙,真是一点就透。淑云只解释了一下贸易逆差,他马上就能想得如此透着,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包子们一直在旁边认认真真的听着,康熙说完。他们也随之思考了起来。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淑云就接着说道:“原因皇上现在已经清楚了,钝刀子杀人最是可怕。至于说办法,臣妾这里倒是有一点小建议,应该能帮到皇上。”
“哦,是什么建议,快给朕说说。”康熙振奋了精神,眼睛闪亮的看着淑云说道。
“皇上还记得团团主编的那个《杂谈周报》吗?”淑云笑着问道。
康熙点了点头,伸出修长的手指一边轻轻的敲击着桌面,一边慢慢的说道:“朕有点明白了,你再接着说。”
“臣妾的想法是,可以加大《杂谈周报》的发行,或是朝廷再开办一份对民间出售的报纸也可,在上边不断的刊登鸦片的危害,也可以把一些内容编进戏文,评书中等等,总之就是大范围的宣传,处置的同时,在舆论上要占据制高点。让天下人都明白皇上禁烟的目的,理解皇上为国为民的初衷。”淑云终于把办法抛了出来。
看福全面带笑意的样子,淑云知道他是赞成这个办法的。可是在康熙没说话之前,他是不好发表意见的。
而康熙默默的沉思了好半晌,才点了点头道:“办法是不错,可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报纸在庄子上传播一下倒也没什么,可是卖到民间的话,这个口子一开,将来怕是不好收拾啊。”
感谢书友,蔚廷,覺海慈航,打赏100起点币
感谢书友,t336,书友13133962,投了1票粉红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