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伐清 > 第三十二节 扶持

第三十二节 扶持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伐清 !

    笔者按:今天周末,邀请一位可敬的女士共进晚餐,正常更新不加更了——十二月初一,年底在望,现在邓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督促扶清灭明军攻打登州府城。而在这个时候,牙山的好汉们终于弄清楚了形势,不是包围他们的清军打算撤回登州过年,而是从莱州开过来的扶清灭明军打算攻入登州庆贺新年。而这支扶清灭明军的统帅名义上是牙山出身的高云轩少侠,而实际的统帅则是大名鼎鼎的大明保国公邓名。这里面的混乱关系,牙山群豪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理清了头绪,不过直到他们出兵的时候,还有不少好汉仍没有想通为什么大明的保国公会率领着扶清军去清军的地盘上实行“灭明”大业。弹冠相庆之后,于七、张定南等大侠命令手下继续向牙山的山寨里搬运粮食,同时劝说那些百姓离开山寨,这样若是扶清军的灭明大业失利,祖泽溥卷土重来的话,牙山根据地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不过百姓不肯走,因为他们外面的房屋都被杰书的中央军烧光了,他们也没有存粮可以度过这个冬天。而且因为这次的牙山保卫战,群豪对于七大首领也丧失了信心,就算把这些百姓赶出山区,等清军回来,还是要被赶进来的,而到时候于七多半还是不肯看着他的乡亲饿死。因此群豪最后就和于七摊牌了,想让大伙儿跟着他继续干,可以。但是首先要争取把扶清灭明军从邓名手里要来,改编为“联明灭清”军。这可是能够攻下府城的强军,有这样一支强兵在手,获得招安的机会就大得多了。不过对这件事,大部分头脑清醒的领袖都不抱有什么指望,因为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想让保国公把军队白送给自己不太容易。如果这条办不到就算了,但是大家要求于七必须把投奔他的乡亲送给保国公,这几万人拖家带口的,除了吃饭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他们居然还不愿意离开。当着于七的面,用刀子逼他的乡亲离开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就撕破脸了,所以大家要求于七把这些人统统带去交给邓名,算成是牙山派去支援的友军。这样不但把大包袱丢了出去,而且还可以用军粮和有人管饭诱惑他们心甘情愿地离开,而且有邓名照顾,于七也可以不用担心他们熬不过这个冬天了。得知数万牙山援军正在赶来,而且是他们的统帅于七亲自领军后,邓名就下令给这位盟友准备最高规格的待遇。邓名确实盘算着要把扶清灭明军交给于七指挥,他本人不可能永远呆在胶东,军中还有不少江湖好汉,而且于七对山东缙绅来说也是自己人——唯一的问题就是于七的声望不够高,所以邓名要想让缙绅买账,就得帮于七树立威望——比如要解决军事领导问题,邓名可不愿意自己前脚走,后脚山东这里的义军就又打成一锅粥,那只会便宜了清廷。在于七所部抵达前,邓名就提前派出了一个慰问团,其中不但有邢至圣和吴月儿,还有夏捷夏举人等多名缙绅——夏捷虽然不是现在扶清灭明军中地位最高的缙绅,但他跟随邓名的时间早,所以资历过人,俨然也是一位人物了。在派出使者团的同时,邓名也开始在军中吹风,表示他认为胶东的军事领袖非于七莫属。不过邓名才吹了一天风,派去迎接于七的夏捷等缙绅就溜了回来,这些缙绅聚在一起议论了一会儿后,就一起来求见邓名。见到邓名后,缙绅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不能服从于七的领导,也绝不能把扶清灭明军交在此人的手上。“如果国公不亲自出任登、莱两府的提督的话,小人就带着乡亲们回家了。”一个性急的登州缙绅说道,他刚刚加入扶清灭明军和扶清议院没有几天,如果现在就撂担子的话,估计被清廷事后追究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以往要是有这种言论出现的话,不用邓名说话,其他缙绅就会给发言人扣上一个“通邓”的罪名,若是说服教育不奏效的话,就会把这个顽固不化的家伙拉出去杀头。但今天其他缙绅却没有什么反应,还隐隐表现出赞同的意思。“这是为什么?”邓名大吃一惊。这些人虽然是墙头草,也上了贼船,但却没有人想当出头鸟,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是枪打出头鸟。固然法不责众,可能会迫使清廷赦免叛乱的缙绅,但领头的那个多半跑不了——皇帝的思路很明确,如果领导者能够落好的话,那以后挑头闹事的人就更多了。所以,即使是冤案,带头喊冤的人也难逃一死;而群众的思路也很简单,闹事一般就是因为实在忍不下去了,大家的愿望就是获得合理的补偿,让官府适当收敛,既然目的达到了,那领头大哥倒霉了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以后逢年过节给他上一杯酒了。邓名知道这些缙绅的目的是招安活下去,所以出任胶东军事领导显然和他们的志向有违,因此邓名提出于七这个人选后得到了缙绅们的一致赞成。反正缙绅对自己子弟有不错的控制能力,还是粮草和军饷的提供者,不愁于七不重视议院的意见,加上他又是有名的反贼,正好让他去顶缸。“于七不是雄主。”一个缙绅低声说了一句,见邓名的目光扫过来后,这个缙绅朝着夏捷一指:“国公问夏先生就知道了。”“到底是怎么回事?”邓名和颜悦色地问道,他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促成胶东军实现长久的内部稳定,强行压众人同意他的意见毫无作用。“于七的主力还在牙山呐,他这是带了几万难民过来了。”夏捷连敬称都没有了,立刻把他的见闻说了出来,刚才他已经源源本本地复述了一遍给其他缙绅听。义军显然没有什么保密意识,而于七带来的几万乌合之众也没有保密的能力,所以夏捷等人一到于七军中,就把他的半年来的情况摸得明白。听说于七把清军驱赶前去的百姓都收留下后,邓名微微摇头:“于七心肠好软,确实不是枭雄一流的人物。”“国公说的不错。”其他缙绅闻言也纷纷附和,如果只是这么一桩就算了,问题是于七的军事能力、对手下的控制能力,所有都乏善可陈,这就让缙绅彻底失望了。夏捷讲述完毕后,邓名没有给出更多的评价,而是沉思起来:“这几万人于七居然想扔给我,造反居然还有嫌人多的,怕养不起去找粮食啊。再说这些人都和清军有破家之仇,多好的兵员,可比他那些江湖朋友好用得多。”不过听到于七是想让自己养活这些百姓后,邓名也有些生气:“于七当我是他的培训中心么?把不想要的累赘扔给我,把需要的军队拿走。难怪缙绅们看不上他……不过,等等,这帮缙绅要雄主干什么呢?”“你们不是要招安么?”邓名开口问道,他知道这帮缙绅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天塌下能扛着的高个,而于七的名声完全符合要求:“于七能不能打仗,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也不能让他糟蹋了军队啊,要是他把家底败光了,虏廷为何要招安我们?”在邓名身边呆久了的人,个个都有精神分裂的症状,而这些缙绅相比董卫国来说,也都是没出过远门的乡下人,所以发病速度更快,症状出现的时间更早:“要是扶清军没了,我们就得不到朝廷的招安,而是会被鞑子杀光!”除了这份担忧外,最近扶清军在登州外围战中不断告捷,也让缙绅生出了些别的心意,有人不禁想到,如果不扶这个清,改成扶明了,那将来保国公坐了龙廷,他们不就能跟着飞黄腾达了吗?更有不少年轻士人也被连续的胜利激发出义胆来,以前不敢反抗朝廷那是因为知道鞑子凶残,现在清军眼看不是对手,那为什么还要剃头?搞清楚缙绅反对的原因后,邓名暗暗松了口气,看起来缙绅并不是想散伙儿,如果散伙儿,大家都要被一锅端,他们只是来要挟邓名而已,或许还夹杂了一丝表忠心的心思。“我不能在山东呆太久,而扶清军总是需要一个提督的,”邓名有些为难地说道:“如果不找于七,你们谁打算来干?”在场的人自然没人敢挑这个大梁,虽然看不上于七,可恐怕还没有一个人有他那本事,至少他能煽动起十几万人起事,而这帮缙绅的号召力都仅限于他们的宗族和佃户。“你们的顾虑我全都明白,在我离开前,我会认真和于七谈谈,要是他真是无法委以重任,那我就会另选贤良。”见众人仍有迟疑之色,邓名知道必须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好吧,既然你们都看得起我,那我也不能违了众愿,在我离开山东前,我就兼了扶清灭明的提督吧。”众缙绅这才纷纷发出满意的欢呼声,虽然眼下的大计还是请求招安,不过保国公这么年轻,带着几百个人到山东就能打得祖泽溥全军覆灭,随便指导大伙儿几手,就能把登州的兵马堵得出不了家门,这天下实在未可知啊。若是将来邓名进了紫禁城,缙绅的军队名称就有些难听了,虽然可以说这是服从保国公指示,不过到时候别人是不是肯接受还是难说。而现在保国公都是扶清灭明军的提督了,那这个隐患就算是彻底消除了,扶清灭明军也就是成了苗红根正,由保国公一手创建的部队了。“之前我说你们需要向清廷保举这个提督,既然目的是招安,那肯定要走个形式。”邓名环顾着在场的众人:“你们谁愿意起头,向清廷保举我为胶东扶清灭明军的提督?”现场又陷入了一场难堪的沉默中,依旧没有人愿意出面当这个带头的大哥。不用太高明的政治智慧就可以看到,这保举无异于一记耳光狠狠搧在清廷的脸上,带头的人估计要被清廷恨到骨头里。“既然如此,那我就来起这个头吧。”邓名苦笑一声,这些人依旧是墙头草,暂时还是指望不上。于是邓名当即就写了一封表章,其中向清廷保举自己为扶清灭明军的提督,带领胶东效忠朝廷的人士,清除那些通邓的心怀不轨之徒,不遗一贼以忧圣天子和太皇太后,署名自然还是汉将军名。这封表章送走后的第二天,于七就赶到了邓名的军营,听说邓名居然想让他接受扶清灭明军后,于七大吃一惊,简直不能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不过我实际上也是被任命的,这并不是由我说了算的军队。”邓名耐心地给于七解释起来,再加上高云轩等人的一些帮助,于七很快明白,这支军队的实际控制权有一半在缙绅们手里,随着时间推移,恐怕缙绅的势力在其中的比重还会越来越大。“这些缙绅想的大概就是让于将军去背黑锅,他们可以更有把握逃脱清廷的追究。”对于缙绅的心理,邓名觉得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于七迟早能看出来,要是现在不说明,将来他自己发现只会更生气,还不如趁现在把话说清楚:“而那个时候我肯定得辞职,我是大明的保国公,不可能接受清廷的招安,所以到时候这提督一职只能请于将军来担任——虽然缙绅们有他们的算盘,不过以我之见,有这样一支军队在手,于将军获得招安的机会也更大,不是吗?”经过仔细的思考后,于七也认可了邓名的说法,如果没有扶清灭明军,那他和牙山众好汉现在都是死鱼一条。经过这次的经历,于七也看明白自己根本没有让清廷发慈悲的实力。所以不管是不是被缙绅利用,于七都需要为自己去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而这个扶清灭明的提督职务显然是很有价值的。既然于七答应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帮于七竖立威信。以前高云轩挂着总兵头衔时,邓名从来都是当着他的面直接下命令给军官。现在于七来了,邓名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副手,担任扶清灭明军提督同知,而且经常和于七私下讨论完毕后,才一起出现在军事会议上,让于七去念一些邓名事先教给他的命令和台词。当务之急肯定还是围攻登州,现在扶清军正在坚定地向府城推进。看到扶清军的奇特阵容后,退回登州的绿营部队就想先打垮他们,削弱邓名——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绿营认定邓名的主力有好几万。只是这些被绿营视为软柿子的扶清军比他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佃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对东家的各种吩咐都无条件地服从,也不懂得偷奸耍滑。隔着木栅栏对扎也不需要什么战术素养,比的就是谁的兵更听话,更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不偷懒。几仗下来,绿营战无不败,虽然伤亡不大,但是士气跌落到谷底。现在扶清军正在登州城周围挖壕沟,修营寨,在本地缙绅的支持下,很快就把登州周围挖得到处都是壕沟——邓名觉得早就可以挖到城墙下爆破了,但缙绅们却不肯,他们更希望绿营出城攻打他们的营寨,如果绿营不出来,就把登州围得水泄不通再炸墙,万一打不进城也不会给对方反击、翻盘的机会。不过邓名拿出来的口号也有不错的诱惑力,这口号就是“让孩子们除夕夜回家”。用“孩子”来称呼大兵是一件很稀奇的事,不过邓名在山东呆的时间不长,干出来的稀奇事比这帮同盟见过的都加起来还要多,所以这么一件也就不是多么过分了。确实有很多人盼望着能回乡过年,就是到时候战争不结束,正月里、至少正月十五之前士兵大概也不愿意杀人,沾上一年的晦气——这段时间连官府都不会处决犯人。最大的麻烦还是于七带来的几万难民,这些人邓名不可能养,也不可能运走,而缙绅也不愿意管,因为他们显然没有自己的佃户可靠。而如果不能扩大自己的土地的话,缙绅也没有必要招收大量的人手。邓名感觉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让于七继续指挥围攻登州府,他返回莱州和暂时设立在那里的胶东缙绅议院讨论难民安置问题。现在登州基本是大局已定,缙绅联盟的补充和动员能力根本不是登州官府能抗衡的,现在既然被带入了消耗战的阶段,登州城陷落就是时间问题罢了,邓名干脆把这个获得声望的机会让给于七。十二月十日,邓名返回莱州时,意外地遇到了北京派来的第二波使者;离开莱州前邓名已经见过北京的第一波议和密使,那时邓名当着缙绅的面表示他不反对议和,还把保证胶东扶清人士的安全当做了条款之一。不过北京派来的是送信使者而不是什么外交家,他们没有任何承诺或是谈判的权力,只能把邓名的要求带回北京去。这次见到邓名后,使者显得很愤怒,邓名一连串复杂的动作把北京看得眼花缭乱,而现在总算咂摸出点味道,那就是邓名想推翻流官制,在胶东地盘上恢复两汉时期典型的豪门推举制。“保国公不仅是胜朝(对明朝的尊称)的国公,还是堂堂的宗室,怎么会生出改流官为土官的心思来?”“谁说我是大明的宗室了?”邓名哭笑不得地反问道,在山东大地上,就有好几个冒充他哥哥的朱二太子出现:“我到底是哪位大王之后?”“国公是胜朝哪位大王之后无关紧要,但我大清太皇太后已经诏告天下,承认国公为货真价实的大明宗室。”使者理直气壮地答道。〖书网∷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ww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