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汉皇刘备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归属

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归属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汉皇刘备 !

    袁绍看向曹操等人道:“孟德,有何不可?”

    陈琳开言道:“本初,洛阳之军尽属大将军,缘何要召外镇?”

    袁绍笑道:“孔璋,北军素来信服中官,甚不可靠,且蹇硕又领西园兵,诸位可忘了大将军窦武之故事?”

    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也是想诛除宦官,结果率数千北军与王甫千余人放对,王甫一阵大喊,说窦武造反,于是北军纷纷自散,堂堂大将军只能自杀,牵连家族亲友……

    众人一听袁绍言之有理,于是纷纷细细议论起来。

    袁绍见自己说动众人,不禁心中得意,又道:“皇后与何车骑素与阉宦亲近,若大将军征调北兵,必为阉人知悉。且借兵外镇,可坚大将军之志,一举两得,有何不可?”

    众人一想,大将军夹在亲人恩人与正义事业之间,左右为难,实在是有点危险,别到时候事情都定了,他来个阵前反水,那就完了。还不如听袁本初的,召来外兵以雷霆之势把阉宦给灭了。再说了,有北军在,谅外镇兵也不敢放肆。

    于是众论皆悉,唯有曹操坚决反对:“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於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袁绍把手一摇,道:“孟德不必多言,我意已决,当诣大将军,请大将军召外镇。”

    曹操也没法,此时他声望名位皆不如袁绍,又不如袁绍在大将军何进心中的地位,只得由他。

    于是曹操又再问道:“既召外镇,本初属意何人?”

    众人皆看着袁绍。

    袁绍道:“凉州董卓董仲颖,乃军中宿将,能征善战,所部皆为虎卒,且忠心为国,其人可用。我欲召其入京!”

    一言石破天惊。曹操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袁绍,他想过无数可能,却没想到袁绍竟然敢召董卓。

    当即郑泰就起身表示反对:“董仲颖桀骜难制,入京必然为祸,万万不可召此人入京!”

    郑泰在尚书台工作,自然知道董卓抗旨的事,对他这等忠直之臣而言,抗旨就已经超出一个臣子的底限了。他自然不愿董卓入京。

    曹操也表示反对:“欲召外镇,刘玄德屯兵荆州,荆州久无战事,而凉州兵力不逮,且荆州近,凉州远,缘可不召玄德?”

    曹操这一说,大家便纷纷附议了。对大家而言,刘备乃一等一的标准士大夫,学问好,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品德高洁,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无疑要比起以军中厮杀起家、见利忘义的董卓来放心得多。

    袁绍见众口一辞,心中却不禁冷笑,他就是调谁,也不会调刘备来。刘备若来,以他的名望,风头岂不是全被刘备抢光?到时他这定策之人,忙里忙外,还能落到什么?

    就是宁可自己征兵,也不能让刘备随便入洛阳,这样才能显得出自己的本领来。更何况,只有董卓这个莽夫来了,袁氏才好从乱中取利。

    众人讨论了半天,见袁绍迟迟不表态,不禁心中微怒,决定明日便向大将军何进单独汇报。于是大家不欢而散。

    这些家伙,皇帝只剩下一口气,他们不关心探望,却只望着皇帝快点驾崩,然后新天子继位,他们好谋诛宦官。也实在是皇帝这几十年皇帝做得让他们太失望。

    刘备在荆州,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也隐约知道皇帝大概时日不久了。这时的他,全靠京中故旧给他传递消息。他也不知道,等天子一驾崩,袁绍那个笨蛋调董卓入京后,他便也起兵入京,还是按兵不动?

    不起兵,实在是受不了董卓那头猪在京师折腾,从而把好好的司隶繁华之地,弄得乱七八糟,一片荒芜。要是起兵,不奉诏而动,又给了许多人口实,最起码在荀彧心中,这忠君为国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从而变成世人眼中的野心家……

    走一步看一步好了。起兵的时机也很重要,等董卓开始乱来的时候,自己做为大汉宗亲,去保扶天子,谁也说不出什么错来吧?

    却说天子在宫中,自知时日无多。人之将死,自然免了不回顾自己一生。天子发现自己这一辈子除了吃喝玩乐,似乎也没干什么好事,唯一能得天下臣民称赞的,或许便是熹平石经了。这个时候,天子把天下局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便开始担忧他的帝国起来了。

    幽州、益州、荆州等地,各有重臣能吏镇守,他不太担忧。他就担忧两件事,在外担心他死之后董卓之流无人能制;在内担忧他死之后,继承人的问题。

    董卓久在凉州,在羌胡中素有威望,麾下又兵强马壮,上回试探,征拜董卓为少府,董卓怎么说的?他说:“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廪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大意是自己想来京师当官,羌胡不让,说还欠他们军费呢,自己没办法,来不了。

    言语间,桀骜语气显露无疑,似乎对朝廷说,我带的兵,只有我能搞得定,要强行调我走,出了乱子不要怪我。

    朝廷也知道,真要强征董卓,董卓部下必然会出乱子。谁让乱的,大家心里都有数,心照不宣而已。

    从那个时候起,皇帝心中就有着一根刺。凉州乱了那么多年,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上任,也为这个问题而头疼。于是又下诏,这回是给董卓升官,拜他为并州牧,然后着他之部队归属皇甫嵩。

    董卓虽然没读多少书,不过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要夺自己的兵权呢。从小就生活在混乱之地的董卓知道,没了兵权,没了部队,朝廷想怎么拿捏自己还不得就怎么拿捏自己啊。这明升暗降呢,这个当,自己可不能上。

    于是董卓又上书道:“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官职受了,却还是不肯交出部队。反而驻兵河东,以观望时变。

    皇帝此时病重,他要交待的身后事还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继承人的问题,一时半会也腾不出精力来收拾董卓。否则,若依他身体好时的性子,十个董卓也没了。

    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先搞定皇位继承人吧。

    皇帝做了几十年,却只有两位皇子,一位帝女。不是他能力不强,而是这个时候的婴儿成活率,哪怕他贵为天子,也是无法。他子女无数,但成活到现在的,便只有这几根独苗苗了。

    皇长子刘辨,何皇后所出。照理来说,何皇后十数年宠爱不减,刘辨应该早早便为皇太子才是。可是皇帝便偏偏不喜欢刘辨,觉得他太轻佻,无人主相。

    这也怪不得刘辨,皇帝当时数丧皇子,好不容易又得了个皇子,自然是喜不自胜,却又怕自己养不活,便把刘辨寄养在史道人家中。一养就是好多年。人称史侯。

    刘辨养在民间,倒是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活蹦乱跳的,可是谁家不好养,却偏偏养在一个爱好炼丹画符的道士家。十几年耳濡目染,刘辨对画符炼丹,捉鬼降妖等神仙手段热切得很。可以说是颇得史道人真传。史道人也没法,皇子喜欢这个,难道自己可以不教?

    本来无碍,反正皇帝自己也喜欢玩这个。但偏偏好死不死,张角搞了个黄巾大起义,弄得天下到如今还不得安宁。这下,皇帝从爱好道教,瞬间粉转黑,把道士、道教恨得入骨。而大儿子刘辨却偏偏爱好这个,兴趣不减,于是在皇帝眼中,便成了负面印象了。

    他总觉得,要是长子刘辨当了皇帝,只怕比自己还要乱来。一想到刘辨为天子,宫中蓄养一班捉鬼画符的道人,皇帝就觉得受不了。

    再看皇次子刘协。刘协生下来,母亲王美人就被何皇后给弄死了。刘协继承了母亲的基因,长得粉雕玉琢不说,打小还被自己的母亲董太后抚养,学习了一肚子的诗书不说,还乖巧懂礼。而王美人,又是皇帝一直念念不忘的。或许是失去了的,才是最好的吧。皇帝无疑把对王美人的爱和思念,全部转移到了刘协身上。

    于是在刘辨刘协之间,天平自然就不由自主的倾斜了。

    只是在自己要做决定的时候,群臣反对不说。更多的是要考虑皇后和大舅哥的态度。何进为大将军多年,地位稳固,士卒多得其恩。若是不立刘辨,只怕自己死后,便会立马发生流血事件。

    虽然自己去年设立了西园兵,又把自己表兄董重提拔为骠骑将军,坐到了军中老二的位置。可是何家兄弟一为大将军、一为车骑将军,董重势单力孤,只怕是斗不过。如何是好?

    皇帝也是个普通人,他也在权衡利弊。他也在谋划布局。只可惜,时间太过紧迫,而他为了天下安危,又把宗室重臣全部外放镇守地方。不然,有一二位宗室重臣在此,他便可以安心立遗诏了。何至于强忍着一口气,思来想去,难下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