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意甲中国豪门 !
1:0领先后,格拉汉姆大喜过望,阿森纳在他的执教下,领先后被对手反超的比赛寥寥可数。因为格拉汉姆是英国教练中少数极端重视防守的,他顽固而强硬的“1比0主义”始终被敌对球迷唾骂,甚至戏称格拉汉姆时代的海布里(Highbury)是图书馆(Library),因为比赛乏味枯燥、现场球迷了无兴趣,而且枪手过度重视身体对抗,作风勇猛到了粗野的地步,也被批评者所诟病,然而格拉汉姆的成绩无可非议,后防五老组成的防线是所有球队的噩梦。
而且海布里球场还是英超最小的球场之一,长宽仅比国际足联规定的正规比赛场地下限多出一点点,以佛罗伦萨的弗朗基球场为例,海布里球场比弗朗基长少5米,宽窄2米,不要以为这看上去不多,对于每天靠踢球谋生的职业球员,一点点球场距离的变化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在这样袖珍的球场踢球,很多速度和技术占优势的球队都无法发挥出来,这里更利于阿森纳发挥他防守和体格的优势。
或许是之前被普拉托的反击速度吓了一跳,或许是对普拉托的实力有了重新的认识,格拉汉姆的保守主义思想再次占了上风,他在半场结束的时候换下了这赛季以来状态大不如前的阿兰.史密斯,换上防守能力不错的中场伊恩.谢里,重新走回防守致胜的老路上来。
伊恩.谢里的上场,和史蒂夫.莫罗组成双工兵后腰,在后防五老的防线前筑起一道坚实的城墙,原本因为莫罗被埃芬博格牵制而活跃起来的托马西,被伊恩.谢里牢牢盯上后再次沉寂下去。
不过阿森纳原本已经有些起色的进攻也再次陷入单兵作战、孤立无援的局面,保罗.默森已经没有从戒毒的沉寂中走出来,仿佛戒毒所不但把他的毒瘾戒掉了,连那天才的传球灵感也戒掉了,加上托马西不时的关照,默森在前场就像在梦游。而伊恩.赖特则陷入了马特拉齐和阿亚拉的包夹,他的射术非常精湛,左右脚都可以起脚打门,而射门区域也非常宽广,甚至可以在禁区外打出精彩的远射,但他并不是像罗纳尔多那样的射手,不具备那种惊世骇俗的运球过人能力,想要一个人解决马特拉齐和阿亚拉几乎没可能。
倒是哈特森和凯文.坎贝尔经常后内切,打出几脚颇有威胁的射门。好不过由于后防五老重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守中,两人要想摆独自脱萨内蒂和莱昂纳多的防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寥寥的几次机会在托尔多注意力颇为集中的高接抵挡之下,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对于这种情况,格拉汉姆并无意改变,在他看来,进攻虽有牺牲,但换来的是防线的固若金汤。正所谓“进攻换来观众,防守赢得奖杯”,球队的风格有多少球迷喜欢他根本不在意,他只要获得成绩,赢得荣誉,为他的执教经历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他的事都跟他无关。这也是为什么阿森纳在格拉汉姆时代取得的荣誉同样不少,但在阿森纳球迷心中他却始终比不上温格的原因。
然而牺牲了进攻能力的阿森纳,确实在防守中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后防五老组成的防线仿佛一堵铜墙铁壁,180度无死角地挡住了一切通向球门的线路。不论是维埃里、因扎吉还是埃芬博格、托马西,在这条要速度有速度、要身高有身高、要力量有力量的钢筋混凝土防线面前也不由败下阵来,整个下半场,普拉托几乎没有形成一次有威胁的进攻,要知道他们可是手握埃芬博格和贝隆两位传球大师。
时间滴滴答答一分一秒地过去,阿森纳的球迷已经在看台上兴奋起来,欢快的歌声一首接着一首。他们虽然不喜欢这支阿森纳的球风,但确实得承认,格拉汉姆的这套打法很让人放心,每当对手陷入这种节奏时,球队就离胜利不远了,而今天还是优胜者杯四分之一决赛这样重要的比赛。
斯帕莱蒂虽然在场边难得地皱起了眉头,但他并没有下令让球队全线压上和阿森纳拼个你死我活,因为普拉托现在这套三后腰阵容明显守强于攻,最适合的战术还是防守反击,利用中场强悍的防守能力和不俗的传球能力,在对手试图通过中场的时候,断球发动迅速反击。这种打法的威力非常大,在中场断球后几乎直面对手防线,以埃芬博格、贝隆创造机会的能力和维埃里、因扎吉把握机会的能力,几乎是一打一个准。
如果普拉托冒然压出去全线进攻,缺乏边路优势的他们只有中路一条进攻线路,很容易就被对方堵死,这无疑是自曝其短。况且在客场只输一球也并不是多难接受的事情,普拉托返回主场后依然有机会,虽然下场比赛阿森纳肯定一开始就会摆出这种窒息式的防守。
其实,意大利的防守反击战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乏味,使用这种招数的球队,攻守转换时的爆发和快速反击,是体现防守反击艺术最精彩的瞬间,也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起球迷的积极性。但当一场比赛的两支球队都大打防守反击的时候,场面的精彩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种沉闷到枯燥,枯燥到无味的比赛中,时间一点一滴匆匆溜走。双方似乎对这个比分达成了默契,普拉托只输一球,下场还有机会,阿森纳则保证了获胜的同时,对方没有客场进球。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攻防节奏都慢了下来,出现了一些明显拖时间的传球。
然而第89分钟,在场边助理裁判举起补时2分钟的牌子时,场上忽然风云突变。下半场几次传球都被后防五老破坏的埃芬博格终于牢牢地抓住了最后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