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从良种田纪事 !
秦怀恩不由自主地松开了手,这件事他记得,前世也发生过,只不过和他没什么关系,所以上辈子他便错过了,后来听人谈起当时无比壮丽的景色,因没亲眼去看,还很是遗憾,现在既然赶上了,他就想去看看。
青衣男子抓住秦怀恩愣神的机会,挣脱了秦怀恩的钳制,立时跑远了,而秦怀恩也随着人流,不知不觉地往府城码头走去。
开江是北方的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春季江面冰雪融化,解除冰封的状态。
开江大致分为两种,文开江和武开江。
所谓的文开江就是说下游的水面先化开了,然后是上游,随着天气一天天转暖,江水带着晶莹剔透的冰凌浮浮沉沉滚滚远去,江边尚未消融的积雪,如水墨线条般勾勒出断断续续的自然曲线,让人体味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辽远开阔的意境……这样的景色还是挺好看的,比如三天前秦怀恩离开山上的那一天,清露看到的景象,就是文开江,只不过是山上的小河水流比较小罢了。
在当地,文开江通常占到开江的九成以上。
武开江和文开江相反,是指在开江的过程中,水流因各种原因导致了不那么顺畅,比如个别水段有“连底冻”(从水面一直到水底都结冰)尚未化开,或者某一段江面没化开,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流不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堆积后,会产生爆炸样的效果,很是惊人,也可以伤人。
而武开江中最可怕的一种,就是现在敲锣人口中喊的“倒开江”!
倒开江,顾名思义,就是下游的水还没化,上游化开了,尤其是本府,江水多由高山融雪形成的支流汇集而成,这样的支流落差大,水量丰富,冰雪成份多,奔腾的河水裹挟着巨大的冰块和大量的冰凌从高处猛冲而下,一路上犹如脱缰的巨龙,可开金裂石、毁林推山,到了开阔处一旦受阻,能瞬间筑起几丈高的冰坝,接着是轰然倒塌、怒浪滔天……
倒开江不是景色,而是灾,天灾!
府城的码头实际上是在城外,但因码头上人流和生意都很多,到了夜间也挺热闹的,所以朝向码头的那一扇城门通常不会关,此时疯狂的人们正朝着那个方向涌去,有进城的,也有出城的,十分拥挤。
秦怀恩不想和他们争抢,走了一段路后便直接跃上了城墙。
正是黑夜将尽晨曦微露之时,晨风中带着秦怀恩无比熟悉的冰雪味道,他极目四望,只见东北方向一条白线,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的迅速扩大,他刚想再仔细看一看,耳边便传来“轰隆”一声巨响,脚下的城墙一阵摇晃,幸好他下盘极稳,若不然就能被直接晃下来,接着就是无数大大小小的冰块四散开来,犹如烟花一般,但那声势,可比烟花大上太多了。
“呵呵……”秦怀恩忍不住笑了,“有点儿意思。”
是的,其实百年不遇的大灾也可被称为百年难遇的奇景,前提条件是,你得有这个能力和心情去欣赏。
显然,这两点,秦怀恩现在都具备。
跳下城墙,秦怀恩向江水堵塞的区域飞跑而去,很快便离开了府城范围,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后,秦怀恩就发现,他其实根本就不用着急。
府城附近的这段江面基本上全都没化开,冰坝一次次地筑起,再倒塌,他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观赏,有时,因为水流太急了,还会带着冰块石头等物,冲如到冰面以下,经过堆积后,冰面的下方就会鼓起一个大包,再然后,“轰隆隆”地炸开……
这种无以伦比的气势,秦怀恩找不到任何言辞来形容。
秦怀恩痴痴地看着,看滔滔的水流,一次次地冲撞,将冬的残余寸寸冲破,每一次都带着一往无前的孤勇和视死如归的决心,每一次都撞得粉身碎骨,却每一次都立刻重新聚集起来,进行下一次的尝试,永不言败,绝不放弃!
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飞溅的冰块和水花直冲云霄,划出美妙无比的线条也绽放着耀眼的绚烂,那么美丽动人也那么的酣畅淋漓,就如同清露在他的掌心起舞……
“看啊,露露,春天来了,”秦怀恩轻轻地笑着、说着,“我们不会被留在冬天里的,只要我们足够勇敢和努力,康乐王的春天是寻找到的,那么我就为你开辟一个春天吧,你要等着我,不要再哭了!”
秦怀恩想起,重生后他曾为了等待清霜的到来,苦苦准备了十年,那么为了清露,他又何妨再去努力十年呢?不,哪怕是更久,他也是不怕的。
分离之苦算得了什么?艰险万重又算得了什么?只要伊人安好,只要希望犹在,只要一息尚存,那么就什么都阻挡不了他的脚步!
而这,不也正是他狠心离开清露的目的吗?!
秦怀恩的心境豁然开朗,只觉得豪气冲天、神清气爽,就连那些纷纷扬扬打在他身上的冰碴和水滴,都让他感到了无比畅快。
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了,冰坝再度倒下,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江面化开部分的增多,气势已比方才弱了很多,好巧不巧,一块儿锅盖大的冰块儿直奔秦怀恩头顶而来。
“啊——”
“小心——”
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惊呼声响起,让秦怀恩意识到,他已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江水再次走回了府城城门附近,而这其中,有两声喊叫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恩公?”,“秦爷!”
秦怀恩抬手,轻轻一抹,先让冰块转了个方向,犹如擦掉一粒不起眼儿的尘埃,再转身回头,便看到了两个熟人——韩狗子和岳杏儿,正站在远处瞪大双眼吃惊地看着他。
韩狗子的家,就在码头,因为他就是在码头做事的嘛,很少有人像秦怀恩这样,只顾着欣赏奇景,绝大多数人站在这里不肯离开,都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和家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