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梅花树下的诺言 !
大年三十这一天,我有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贴春联。
说到贴春联这一习俗,它的历史也是由来已久,据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在古代,桃符是由桃木做成,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古代人就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位神仙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自家门首,意在祈福灭祸。之所以用他们二位神仙的名字,古代留有这样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再回来,到了朱元璋的年代,“春联”被他大力的推广开来。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爷爷家是那种三层的农村小洋房,每层有三间房,中间是客厅,左右两侧,一间是主卧,一间是次卧,厨房是单独的一间。下面一层是爷爷奶奶住,上面一层我们住,最上面是用于放些杂物。除了这些房间,还有猪圈,这些大大小小的房间加在一起有十几个门,所以现在贴春联真不是个轻松的活,不像我小时候,家里就三间平房。
年三十这一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的姿色,爷爷奶奶天没亮就起床了,奶奶去镇上买菜,爷爷就开始杀鸡,并拿到河水里去清洗。
“赵波,起床了,马上都快中午了,快起床去贴春联了。”奶奶买菜回来站在我们的房门口喊我。
“知道了,马上就来。”
窗外的阳光清澈的照射在床上,好温暖,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储玲玲还躲在被窝里懒得起床。我穿好衣服,走到阳台上,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爷爷家周围种了好多树,左侧有冬青树,有桂花树,还有梅花树,梅花树上粉红色的花朵伴着冬青树和桂花树的绿叶,虽然是冬天,却还能感受到春天的意境。场地的正前面有一片菜园子,再到前面是大片的农田。我们老家的农田是那种梯田,顺着小山坡一级一级往下蔓延,一直蔓延到公路边,而房子背后是大山的山林。爷爷他们这个村庄就处在这半山中间,中间还夹杂着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里的鹅、鸭在叽叽喳喳地叫唤着,似乎也在感受着过年的喜庆气氛。
隔壁邻居的许叔叔,也就是许冬梅的父亲,正在清理着大门上旧春联,这是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做的事情。除掉旧的春联,在贴上新的春联,一方面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另一方面贴出来的春联也整洁好看。每栋房子的正大门相当于每户人家的脸面,谁都想搞的漂漂亮亮的。
许叔叔在我的映像中,我很少能见到他,他常年在外面开车,除了过年过节,他一般很少在家。
“赵波,可下来了?马上都吃中午饭了。”母亲又来催我。
“来了,来了。”
我下楼走去厨房端了盆水,在拿个不用的清洁球,来到正大门前开始清洗爷爷家的正大门。
“这不是赵波吗?什么时候回来的啊?”张阿姨刚刚买菜回来,看见了我,就向我打招呼。
我们这个村子,我家是最靠近公路的一家,村里所有人去镇上都要经过我家门前的水泥路。
“哦,是张阿姨啊,我昨天傍晚到家的,路上堵车哦,许冬梅他们今天也回来吧?”
“她们在电话里说是今天回来,估计也是堵车了吧。”
张阿姨是许冬梅的母亲,当年我和许冬梅没能走到一起,有一大部分原因都是她在从中阻拦。不过,现在都已经过去好久了,也没必要再提了,再说,我们两家是邻居,也不可能长期见面不说话。
“张阿姨,听说许冬梅他们也买车了啊?”
“是哦,上个月才买的。你这车买了多少钱?”
农村人的思想观念都以房子和车来论身份,如果什么都没有,基本上是没有人愿意和你聊天。
“这车也就买了十来万吧。”
“哦,那不便宜啊,我们家冬梅讲她的车子好像买了二十多万,她车不知道怎么买的,买那么贵。”张阿姨一边说着,一边准备往家走,故意把二十万这几个字提高了分贝。
“那他们的车子质量肯定比我们这低档次车的好多了。”我接着张阿姨的话语附和着。
听了我这话,张阿姨心里美的合不拢嘴,随即转过身去,提起菜篮子回家了,临走前时,还跟我说了句口是心非的谦虚话语,“那质量能好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