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明士风流 !
吴敬斋是个精明内敛的人,这十年来他看着颜安一点点长大,从一个瘦弱孩童渐渐长成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刚开始几年颜安总是沉默寡言,后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渐渐的有所好转,虽然还是有些略显孤僻,不过对身边的人也算是温厚有礼,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还能偶尔开开玩笑,不过吴敬斋知道,颜安这么多年来还是没能放下心中的仇恨。
朱棣和朱元璋一样,是个多疑的人,任何对他产生威胁的东西,都是选择粗暴的方式去毁灭,这一对父子心中,从来没有法不责众这一说,只要你敢挑战他的底线,他就敢对你举刀。虽然距靖难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不过朱棣心中的那根弦一直没有松动过,他要他的江山万年永固,就必须在有生之年扫清朝堂内外一切反对他的声音,他要给自己的子孙铺就一条直通万世的康庄大道,所以他重建了锦衣卫。现在朝堂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步步杀机,锦衣卫、东厂依然在四处拿人,没有人说得清自己过了今天晚上是否还能再看见明天的太阳。
四年前,吴敬斋其实就已经探查到了一些义兄谢道蕴一家被杀的蛛丝马迹,当年锦衣卫正在江南各地构陷富户商贾,贪墨查抄所得,江南地界儿上一时之间人人自危,逐渐尝到甜头的鹰犬们,胃口越来越大,一般的商贾早已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了,在利益的驱使下便盯上了那些世家大户,可是这些世家大户背后的关系都是盘根错节,家中子弟也都或多或少有在朝为官者,当时锦衣卫还没有像现在这般无所忌惮,照理说他们应该也怕事情闹大了不可收拾,不至于饥不择食冒然动手,可是时任扬州千户所千户的庞永偏偏就动手了,谢家树大招风,自然成了第一个目标,后来事发,庞永被一个叫刘永的御史弹劾,被皇上下旨砍了头,事情到此应该算是终了了,可是弹劾的那个御史后来却发生的意外,也死了。吴敬斋知道事情应该不是这么简单,一定还另有隐情,假如自己的猜测是对的,那这背后之人得多么可怕,一件连皇上都惊动了的案子居然就这么简单的了结了,涉案的两个人都这么“合理”的死了,吴敬斋再想查探,却是什么也查不到了。
吴敬斋深知这里面的水太深了,颜安是谢家唯一的骨血,有时候放下仇恨好好活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吴敬斋千方百计的想把颜安留在自己身边,他曾经试着跟颜安提过,要向朝廷举荐,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当个官,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惜被颜安拒绝了。
当颜安提出要去京城参加科举的时候,吴敬斋知道,自己怕是留不住这个孩子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放下,他这是要去京城找寻一个真相,可是,当他知道一切的时候,还能够全身而退吗?
颜安进京的时候,吴敬斋让颜安到了京城之后拿上他的信件替他拜访一下自己的恩师,他知道京城对颜安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地方,现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让颜安离开京城那个是非圈子。这么多年情同父子,他不想见到颜安出事,吴敬斋好几次都差点想跟颜安说出他的猜想,好让颜安知难而退,可是每次话都到嘴边了,却都被自己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颜安出了客栈,在街边吃了些豆腐脑,顺便向卖豆腐脑的老汉打听了一下方向,他今天要去拜访的是当朝吏部尚书蹇义。
来到蹇义府邸门前,眼前的场景跟颜安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本以为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府邸不说多么富丽堂皇,怎么说也得气派些吧,结果看见的只是一座灰砖淡瓦的普通宅院,正门也就一丈来宽,门上漆皮已经开始剥落。颜安上前叫门,开门的是一个老仆人,探出头来问他找谁,颜安说明了来意之后,老仆人让他在门口稍待片刻便进去通报了,一炷香的功夫之后,大门再次被打开。
“老爷请公子进去说话,请跟我来吧。”
颜安跟在老仆人后面,绕过一道影壁之后,院内一簇簇的竹子随风晃动,点缀在道路两边,竹叶沙沙作响。又走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个拱形门,走进去之后发现这里应该是一个小花园,遍地的花草映入眼帘,园内布局精巧,此处主人在园林技艺上应该颇有造诣。颜安还没来得及仔细观赏,就已经来到了一个堂屋前,堂上一位老人正坐着喝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和蔼,没有想象中那些高官们的威严气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翁呢。
颜安走进去弯腰行礼:“后学末进颜安,见过蹇大人。”蹇义起身走到颜安面前抬手虚扶,问道:“你就是敬敏的侄子?”敬敏是吴敬斋的字,颜安起身回道:“吴敬斋正是家叔,这次来京之前,家叔托晚辈代他给您老问安,这是家叔让晚辈带给您的信。”
颜安说着就把信掏了出来,蹇义接过信叫颜安坐下,吩咐下人上茶,接着就坐下看起了信。颜安没有出声打扰,闲着无聊便打量起屋中的摆设,看了一圈,忽然发现东面的墙上有一副对联,不过只有上联没有下联,上联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颜安一时想不出,正盯着上联发呆。
“你对对联很感兴趣?”颜安收回目光发现蹇义正笑着看向自己,便回道:“晚辈对对联一道功力尚浅,只是平时有空闲的时候会瞎琢磨琢磨。”
蹇义笑着对颜安说:“这对子是去年老夫偶然间想到的,只是写出了上联之后,确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一些同僚来家里做客见到了,也曾对出来几个,不过老夫都不是很满意,所以直到现在下联还空着。”说完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这时,颜安刚好看见蹇义身后的孔子画像,惊喜的说道:“晚辈有下联了。”
听颜安说他对出来了,蹇义有些意外:“你说来听听。”颜安起身吟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孺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蹇义听完略一琢磨,回头再看颜安的眼神就不大一样了,抚须说道:“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对出下联,难得难得,而且下联对仗工整,立意也好,尤其是‘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八个字,老夫尤为欣赏,你很不错,单这一点就足见你才思敏捷,根基扎实,日后再稍加锤炼,定然能够出人头地。”
颜安骤然被称赞,有些不好意思,“大人过奖了,晚辈刚才也是偶然看见您背后的孔圣人像才有的灵感,当不起大人这般赞誉。”
蹇义挥挥手笑道:“你不必妄自菲薄,老夫身为吏部尚书,负责全国官员升迁调度,功绩考评,虽然别无长处,可是这双看人的眼睛还是很准的,你此次来京城,是准备参加今年科举的吧?”
颜安恭声回道:“大人说的不错,十年寒窗,受圣人教化而不能用之于民,岂可甘心。”蹇义听完颜安的话,对他很是赞赏,接着蹇义又考校了颜安一番,问了一些关于国家民生方面的问题,颜安都对答如流,而且提出的一些观点都很有可行性,一老一少相谈甚欢,最后还不忘比拼了一下对联,蹇义对颜安的表现很是满意,这样的好苗子不多见呐!这时想起自己那个门生吴敬斋给他的来信,蹇义觉得要是真把颜安外放到地方上去,实在是太屈才了。
老少二人相谈正欢,老仆进来禀告,说皇太孙来了。原来蹇义不光是吏部尚书,还身兼太子詹事,他学识过人,为人正派,所以朱棣就把皇太孙朱瞻基交给了他教导。
蹇义和颜安刚准备起身相迎,就听见门外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老师可在屋内?学生来拜见老师了。”接着颜安便看见一个相貌清秀的少年,身穿镂金紫色长袍,腰系玉带,足登黑色短靴,看着十三四岁的样子。
“老臣见过殿下。”
“在下颜安见过殿下。”
朱瞻基上前扶起蹇义,看了旁边的颜安一眼,问道:“老师,这位是?”
蹇义指着颜安笑着说:“他叫颜安,他的叔父是老臣的门生,现在是应天巡抚,他这次进京是为了参加今年科举的,今天替他叔父给我捎来了一封信。”接着又为颜安介绍道:“这位是皇太孙殿下,”颜安听完朝朱瞻点头示意。
颜安见皇太孙来了,自己也不便久留,便向蹇义告辞,走的时候蹇义告诉他没事经常来坐坐,考试之前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来找他请教,颜安谢过之后便离开了。
“老师,你怎么对此人如此看重。”
“殿下,这个颜安才思敏捷,学识不俗,而且举止有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想来今年的金榜上会有他一席之地的。”
“哦?学生可是很少见老师如此夸赞一个人呐,想来此人定是一个不俗之人喽?”朱瞻基不觉间对颜安起了几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