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灌篮之小田龙政 !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天,也就是1993年5月1日,美国所有主流媒体上同时刊登一则广告。
一款名为磐石网页浏览器和一家名为磐石网的门户网站,同时在互联网上发布。
磐石网页浏览器和磐石网同为磐石通信公司旗下产品,全部向客户免费开放。
如果这些只是属于十级地震的话,那么广告的后半部分就是十二级地震了。
自磐石网页浏览器和磐石网发布之日起,“Archie”FTP搜索引擎解除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今后免费出现在磐石网页浏览器和磐石网的页面之中,而网络下已经下载的“Archie”FTP搜索引擎将全部停用。
同时,磐石网页浏览器、磐石网和“Archie”FTP搜索引擎将面向全美开展互联网广告业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三年的发展,“Archie”FTP搜索引擎已经积累超过五百万用户的稳定客户群。也就是说,这五百万用户今后再想使用“Archie”FTP搜索引擎,就必须登录磐石网页浏览器和磐石网。
毫无疑问,使用“Archie”FTP搜索引擎的人全部来自中产阶级和高产阶级。磐石网页浏览器和磐石网一经发布,就获得五百万优质客户群。
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免费开放的万维网不同,磐石通信公司拥有更加先进和超前的万维网网站建设和维护技术。
拥有上百项发明专利的磐石通信公司两年之前,就开发出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完全不同的万维网网站代码。
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公布的万维网拥有相同的思路,却在技术领域领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公布的万维网技术至少五年。而且,磐石通信公司已经制定了一套完备的网站建设标准,包括万维网和局域网两个方面。
细思极恐!
在互联网领域领先对手五年是个什么概念,这预示着欧洲核子研究刚刚开放的万维网技术,就要因为磐石通信公司的技术垄断而直接“死亡”,被人们彻底遗弃。
除非是想与磐石通信公司竞争万维网领域,否则没有公司或者个人会舍弃磐石通信公司现有的万维网不用,而选择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公布的万维网技术自己研究、自己制作网站。
包括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在内的上百家美国大型公司,已经于四月底前在磐石网页浏览器的网站库中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人们只要登录磐石网页浏览器,就能点击找到他们的官方网站。
为了调动公司或者个人,在磐石网页浏览器的网站库中建立网站,磐石通信公司使用各种促销措施,其中就有一条釜底抽薪的措施,那便是:网站点击量排名。
磐石网页浏览器对于各类网站的布局,按照点击量来排布。
点击量越高,在磐石网页浏览器上的位置就越显眼,人们就越容易看见你、找到你;点击量低的话,你就在网站库中最靠后的位置,那时,人们就只能在磐石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网址才能找到你了。
很明显的是,只有越早在磐石网页浏览器的网站库中建立网站,你才能获得比较高的点击量,才能在磐石网页浏览器上获得比较好的位置。
因为这条促销措施和磐石通信公司最少五年的技术垄断优势,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超过二十万家公司或者个人在磐石网页浏览器的网站库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长此以往,人们以后再想通过互联网访问网站,就必须使用磐石通信公司的产品———磐石网页浏览器。因为拥有影响力的网站都是建在磐石网页浏览器的网站库中,人们只有使用磐石网页浏览器才能找到这些网站。至于以后其他公司开发的新款网页浏览器,则因为网站建设代码不同的原因,无法打开磐石网页浏览器网站库中的任何一家网站。
磐石网页浏览器与各大网站相互带动,5月1日到5月31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美国境内的所有电脑主机都安装了磐石网页浏览器客户端。
磐石网页浏览器累计点击量二百亿次,磐石网门户网站累计点击量二十亿次,“Archie”FTP搜索引擎累计点击量五亿次。
要知道,现在只是互联网刚刚起步的1993年,而不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
因为磐石网页浏览器的巨大影响力,多名国会议员联合向美国议会提议:发起对磐石通信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要求磐石通信公司有偿公布包括万维网在内的互联网技术。
至于要求磐石通信公司无偿公布包括万维网在内的互联网技术,在信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这样明火执仗的抢劫行为,还没人敢在国会之中说出来。
国会议员的提议很有前瞻性:磐石通信公司将包括万维网在内的互联网技术,高价出售给其他高科技公司。这些高科技公司拥有技术后,就能在互联网领域与磐石通信公司相互竞争,一举打破磐石通信公司蛰伏多年之后一鸣惊人的垄断局面。
可惜,国会议员极具前瞻性的提议,却在一条消息面前直接流产。那便是:磐石通信公司的拥有者和核心技术研发者龙政,并不是美国人。龙政持有的,是日本国籍。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老二,直接威胁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
如果说这段时期,在政治、军事领域,美国最大的对手是苏联;那么在经济领域,美国最大的对手,毫无疑问就是日本了。不管是真实经济实力,还是属于泡沫经济,这段时期的日本经济给欧美诸多发达国家的感觉确实就是咄咄逼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