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寻龙夺棺 > 第2章 屠龙之举

第2章 屠龙之举

作者:林八千李雪小说免费阅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寻龙夺棺 !

    北京城叫四九皇城很多人知道,但是却鲜有人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八臂哪吒城, 为何有这样一个名字呢? 因为老北京城的整个构建, 就是按照八臂哪吒的造型来建, 人, 生为黄龙后, 死归黄龙土, 这就是所谓的回龙顾祖入土为安, 所以这龙就是山脉龙脉的意思, 龙脉在中国的风水堪舆学上那是重中之重。

    就是不懂风水堪舆的人也知道龙脉有多么可贵,而中国的龙脉,起须弥, 发昆仑,这个所谓的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起须弥的意思就是世界龙脉的核心都是起于喜马拉雅山脉,而中国的龙脉,则是从昆仑发。

    所以有昆仑山乃是万龙之祖的说法,中国的龙脉从昆仑出,分出北中南三条龙脉枝干, 中龙龙脉发于重庆,主防, 进可攻退可守,当年蒋公南京撤退后定都于重庆, 其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说法就不得而知, 南龙发点是为南京, 南京所处之地, 暗合“紫薇垣局”,但是由于背部下关一代没有大山,就是所谓的固龙砂护卫, 风水则气散, 所以“垣气外泄”,所以自古以来定都南京的, 大多只能占据半壁江山,之所以刘相国一开始建议定都南京,是从天下大势考虑, 就从地里格局上来说, 南京城有长江天险, 形势险固,的确是英雄用武之地, 可以由南京驾驭四面八方, 号令天下而兴王朝, 可以跟张士诚陈友谅一争天下, 不过当时刘相国就曾经进言过:垣局泄气, 得了天下之后必须马上易都。迁都迁到哪里呢? 那必须是北龙的结点北京城。

    这一点, 我也知道, 但是绝对没有刘青山所说的这么详细。 好了,闲话不多说, 咱们继续说这刘元华和刘伯温的故事。

    一个城, 想要成为都城, 并非是迁都那么简单,为了造这个八臂哪吒城, 刘伯温准备捉九九八十一条地龙龙脉, 打入北京城的地下, 以龙气养龙地, 形成真龙之气, 这九九八十一条地龙龙脉哪里找?  自然是要遍寻天下去找寻。

    刘元华非常的纳闷儿,他自己此时已经是也是享誉盛名的风水大师, 他精通风水寻龙之术, 但是所谓的龙, 只是一种说法, 依照山势, 水势, 暗合风水八局的一些山川, 可谓之为龙脉, 这个龙脉只是抽象的说法, 绝非是一条真龙镇守, 但是恩师刘相国却一直要带着自己还有几个门生故吏遍访天下, 说要捉龙回去守北京城。

    龙脉这东西要怎么捉?

    这一点, 刘元华百思不得其解, 跟他一样疑惑的人还有自己的那些师兄弟, 可是恩师不解释, 他们却也不敢多问,  不过很快刘元华就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 不说刘相国堪舆之术举世无双, 寻龙点穴这事, 刘元华和几个同门兄弟都可以说轻车熟驾, 所以龙脉他们找的并不艰难, 每一次找到龙脉之后, 恩师都会让他们留在山下, 一个人上山捉龙, 之后恩师下山, 手中空无一物却招呼众人离去, 就好像龙已经被他捉到装进口袋里了一样。

    刘元华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 能放弃攻读多年四书五经的人没有点想法怎么可能做到如此果断?  这个刘元华就留了个心眼, 他在众人启程出发的时候装病, 留了下来, 说好了地点,说是病好了之后众人可以在那里汇合。 众人走后, 他暗中的上山, 找到本地山川龙脉的龙气结郁之地,也就是这个龙脉的风水眼, 他就是想看看, 恩师所谓的捉龙, 到底是怎么回事!

    龙脉的风水眼, 就是这个龙脉最适合葬人的地方, 刘元华找到了风水眼之后就拿着铁锹开挖, 没多久, 他就在这风水眼上挖出了一根长达数尺的铁钉, 深深的钉入地下, 他心中立马就有了不详的预感, 果不其然, 在他拔出那钉在地上的铁钉之后, 发现那铁钉钉完的地方, 往外囧囧的冒着鲜血!

    刘元华这时候明白了, 恩师刘相国不是在捉龙!

    他是在屠龙!

    那铁钉之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咒花纹, 定发地而见血, 本地的龙脉被恩师这么一搞, 等于是废掉了, 成了一条废山, 就算有人再把先人的尸骨埋在这个风水眼上, 那也没有丝毫的灵气阴德可言!

    简而言之, 恩师刘相国, 所谓的捉龙, 其实是坏掉本地的龙气! 毁掉一个龙脉!

    作为一个风水师,对龙脉应有敬畏之心,说到这里还要说那句话,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靠阴德五读书, 风水阴德不过排在三四之位, 风水先生若真的为人堪点龙脉, 依据是:福要配位。  此话何解?  就是你这个人的福报命运, 要跟风水地相配,  一个人若是福缘浅薄, 却又强行占据了龙脉风水地, 反而会遭到龙脉的反噬, 所以很多人说既然风水宝地这么厉害, 为何风水师不给自己堪点一个良地呢? 其中就是因为风水先生泄露天机又命犯五弊三缺, 固然福德不够, 知道自己配不上龙脉的灵气。 但凡风水先生发现龙脉之后, 总会虔诚的祭拜供奉, 之后寻找一个福泽丰厚的人做阴宅坟地在此。

    想要用之,则先敬之, 人们常说做一行,爱一行,也是这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