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定秦曲 > 第一八四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22)

第一八四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2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定秦曲 !

    张嘉师在青玉灵书当中,看到过一个说法,那就是匡章在稷下学宫求学的时候,有可能曾经拜在孙膑的兵家学派。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这个说法引用的依据,主要还是《孙膑兵法》当中,有可能是从稷下学宫当中,取出来的一些孙膑教学的内容。

    这些内容如下:

    《将义》: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故义者,兵之首也。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克),军不克(克)则军无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槫(团),军不槫(团)则无名;故信者,兵之足也。将者,不可以不智胜,不智胜〔则……故智者,兵之身也。将者,不可以不决,不决则〕……则军无□,故夬(决)者,兵之尾也。

    《将德》:

    ……〔视之若〕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盖(芥),将军……

    ……不失,将军之知(智)也。不陉(轻)寡,不劫於敌,慎终若始,将军之……

    ……{将能}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

    ……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榆(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将败》:

    将败: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骄。三曰贪於位。四曰贪於财。〔五曰□〕。六曰轻。七曰迟。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寡决。十五曰缓。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贼。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多败者多失。

    《将失》:

    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之,无资而有资,可败也。三曰:是非争,谋事辩讼。可败也。四曰: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六曰:民苦其师,可败也。七曰:师老,可败也。八曰:师怀。可败也。九曰:兵遁,可败也。十曰:兵〔合〕不〔齐〕。可败也。

    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可败也。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可败也。十四{曰:恃险无}备,可败也。十五曰:日莫(暮)途远,众有至气,可败也。十六曰:……。可败也。十七〔曰〕:……众恐,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众偷,可败也。十九曰:军淮(淫),众不能(耐)其将吏,可败也。廿曰:多幸,众怠。可败也。

    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廿三曰:与(举)不能,可败也。廿四曰:暴路(露)伤志,可败也。廿五曰:期战心分。可败也。廿六曰:恃人之伤气,可败也。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可败也。廿八曰:军舆无□,〔可败也。廿九曰:暴〕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陈(阵)。出於夹道,可败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後行之兵,不参齐於陈(阵)前,可败也。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後虚,忧後者前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雄牝城》:

    城在(卑)泽之中,无亢山名谷,而有付丘於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军食溜(流)水〔者,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倍(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营军趣舍,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城倍(背)名谷,无亢山其左右,虚城也,可击也。〔剃〕尽烧者,死襄(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城在发泽中,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前亢山,倍(背)名谷,前高後下者,牝城也,可击也。

    《五度九夺》:

    ……矣。救者至,有(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速),五十里不相救也。皇(况)近〔者数里,远者〕数百里,此程兵之极也。故兵曰:积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椄(接)和。〔□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弗如,毋当其所长。五度既明,兵乃衡(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曰取涂(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隘。八曰取高。九〕曰取其所读(独)贵。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积疏》:

    ……〔积〕胜疏,盈胜虚,俓(径)胜行,疾胜徐,众胜寡,劮(佚)胜劳。

    积故积之,疏故疏之;盈故盈之,虚〔故虚之;径故径〕之,行故行之;疾故疾之,〔徐故徐之;众故众〕之,寡故寡之;劮(佚)故劮(佚)之,劳故劳之。

    积疏相为变,盈虚〔相为变,径行相为〕变,疾徐相为变,众寡相〔为变,佚劳相〕为变。

    毋以积当积,毋以疏当疏;毋以盈当盈,毋以虚当虚;(毋以径当径,毋以行当行);毋以疾当疾,毋以徐当徐;毋以众当众,毋以寡当寡;毋以劮(佚)当劮(佚),毋以劳当劳。

    积疏相当,盈虚相〔当,迳行相当,疾徐相当,众寡〕相当,劮(佚)劳相当。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径故可行,疾〔故可徐,众故可寡,佚故可劳〕。……

    《奇正》: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日月〕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刑(形)势是也。故有刑(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

    战者,以刑(形)相胜者也。刑(形)莫不可以胜。而莫智(知)其所以胜之刑(形)。刑(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刑(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刑(形)者,皆以其胜胜者也。以一刑(形)之胜胜万刑(形),不可。所以制刑(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智(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智(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措)胜也,如以水胜火。刑(形)以应形。正也;无刑(形)而制刑(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众寡}。分定则有刑(形)矣,刑(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失(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

    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礼(体)也;前败而後不用,同刑(形)也。故战势,大陈(阵)□断。小阵□解。後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後;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唯(虽)不利,进死而不笋(旋)踵,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留(流)也。

    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敌}人而未见死,道(蹈)白刃而不笋(旋)踵。故行水得其理,剽(漂)石折舟;用民得其生(性),则令行如留(流)。

    ……

    从以上的这一部分内容来看,很有可能是一种教材式的文稿。而这一点有可能是孙膑在桂陵之战之后,被齐威王礼聘为稷下学宫的大夫,传授其兵家的学识。

    而这个时间,有可能会提前到田忌赛马之后的一段时间,但是不会晚于在马陵之战之后,因为在马陵之战不久,田忌会被邹忌陷害,而被迫投奔到楚国,直到齐宣王时期才得以返回齐国。

    而匡章的最早记载,则是在公元前334年的“五国相王”有出席的记录。在这个记录的说明下,匡章作为田齐的宗室,在这个时间之前已经出仕到齐威王的麾下,作为一个官员,甚至是有可能代替田忌的位置,掌管齐国大部分的兵马。

    …………………………………………分割线………………………………………………

    匡章(生卒年不详),又称章子、匡子、田章,战国时期齐国将领。初游于魏。齐威王末年为齐将,曾率军打退秦国的进攻。公元前314年,乘燕国内乱,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五十日,直破燕都。后二年,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失利。齐闵王即位,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匡章在垂沙(今河南省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昧。公元前298年,匡章率齐、魏、韩三国联军(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匡章参与徐州相王,并与魏国国相惠施辩论。最终使齐、魏双方互相承认了对方的王位。

    齐威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23年),秦国借道魏韩向齐国展开军事行动,先是越过韩、魏、卫三国,佯攻大野泽左岸的阳晋(今山东省曹县)要道,突然从阳晋南下至齐国西南重镇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部),这里道路险恶,秦军想出其不意,从这里北上绕过右壤直插齐国的南阳腹地。这时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率领齐军前去迎战。

    秦军行至齐宋边界处的桑丘(今山东省兖州市),秦军和匡章率领的齐军主力相遇,齐、秦两军对垒扎营。秦军将领为了严明军纪,也为拉拢齐地人心,故下令:“有谁敢在距离柳下季坟墓五十步内的地方打柴的,便判死罪,绝不宽恕。”同时为了激励士气,还下令悬赏“有谁能得到齐王首级的,封万户侯,赏赐二万两黄金”。

    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又必须顾及到后方。惟恐韩、魏二国在后图谋。所以秦军只是虚张声势威胁向齐出兵,实际上却犹疑不定不敢进攻。

    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开战前夕,让双方使者多次互相来往。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旗帜标记,混杂到秦军当中,等待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破敌。期间朝廷大臣多次污蔑匡章要降秦,齐威王不接纳。不久之后。匡章的战术大获成功,秦军被混进军营的齐军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队内外夹攻。原本战意就不甚坚决的秦军一触即溃。齐国朝中得知前线传来齐军大胜的捷报。左右大臣吃惊,询问齐威王何以有此先见之明。齐威王说匡章是个孝顺父亲的人,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忤逆,会背叛活着的君主吗?

    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

    齐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于齐楚边境。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救。秦胜楚于丹阳,遂派兵救魏伐燕地。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秦军樗里疾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齐军在濮水一战中失利。匡章败逃。燕国复国。

    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国派唐昧率军迎击,两军在沘水两岸驻扎下来。联军因不了解沘水的深浅情况,不敢贸然渡水作战,与楚军相持6个多月。齐宣王在国内不耐烦,派周最(即周冣)到阵地言辞苛刻地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但匡章认为应该在战机成熟后才可出战。随后,匡章令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了河边。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

    匡章一听,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幕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败楚军。楚将唐眛因为联军六个多月没有多大的动静,放松戒备,等知联军上岸后才仓卒调兵应战。楚军大败,2万多人被杀,楚将唐眛战死。之后,韩、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阳市)、叶(河南叶县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

    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魏、韩一些侵地后,三国联军才退去。

    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函谷关被攻破,秦昭王急谋割地自救。齐相孟尝君听信韩庆之言与秦议和,放弃灭亡秦国的良机。燕国攻占中山国,齐军回师攻燕,战于权。燕军大败。此役后,而齐国南破楚、西服秦、北败燕,威震天下,匡章之功不可没。

    而在这之后,历史上没有匡章的记载。

    ……

    而从这些记载当中,可以推测出两点:

    第一点是田忌在返回齐国之后,并没有对匡章的地位进行动摇,甚至是有可能在返回齐国不久之后就已经病死。

    第二点是匡章认同孙膑的一种想法,那就是攻占燕国来与秦国抗衡。

    要不然,在公元前296年,匡章并不会支持在军队疲惫的情况下,率军与燕国交战。

    毕竟要知道一点,那就是燕国刚刚攻占中山故地,兵威甚盛,而齐国刚从函谷关回师不久,在外久战多时,与燕国的军队战斗气势有一定的区别。

    当然,燕国的兵败,很有可能是多线作战的结果。

    因为在这一年当中,赵武灵王第三次派兵进攻中山,而攻取中山之地的燕国只能够面对齐国以及赵国两个国家的围攻,分兵作战,结果先后在权之战当中惨败,中山国的领土也落入到赵国之手。

    ……

    而有一个人的评价,则是算将匡章认为是齐国孙膑一派兵家传人的佐证。

    那就是吕不韦:“章子可谓知将分矣。”

    “将分”有可能是指《孙膑兵法》当中的《将义》、《将德》、《将败》、《将失》四篇内容的整合。

    但是这一点,即使是白起,都没有一个比较符合的想法,因为白起与匡章,并不是一个时期争雄的名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