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青浦云悠 !
爷爷在我心中几近完美,有事业,有品格,有威严,有慈悲。
如果说即使现在已三十几岁,未来已没有那么多可能性的我,仍始终怀有一点不甘于平庸与堕落,希望还可以改变一些什么的心,那一定是从爷爷那里得来的。
爷爷年轻时英俊帅气,努力上进,又充满浪漫情怀,然生不逢时,先是被家庭包办的封建婚姻拖累痛苦的斗争十年才得以解脱...蹉跎岁月近二十年,爷爷仍怀有一颗为理想而奋斗的雄心和勇气,在已知天命之年仍创立出一番几度辉煌的事业。
爷爷有一个干儿子,一个干女儿。
爷爷还是老师的时候,一个学生不小心摔断了腿,她的家庭特别困难,几乎要放弃给她医治,爷爷自己拿出工资,想办法去筹钱,坚持要给她治好。后来,她的家人带着她,请爷爷认她做干女儿。但我没有见过她,据说她后来因为一次婚姻受到打击,精神出了问题,没有再出现过。
爷爷的干儿子,我叫他“三大爷”,他对爷爷的感情胜于一切。在八九十年代,他拿出近全部的积蓄,用了近万元买一部相机,爷爷珍贵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他给保留下来的。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家人在报纸上看到了爷爷当时办起的“青年点”有声有色,于是把他从哈尔滨送到了这里。他说,他从爷爷那里得到从未有过的关心和照顾,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崇拜和爱戴爷爷。他每天会主动去给爷爷打水,每天会在宿舍里看爷爷办公室的灯光,那里灭了他才会去睡觉,爷爷成了他心里最亲的人。在一年爷爷过生日时,他提着两个罐头,好像还有两瓶酒,来到家里,直接跪在爷爷奶奶面前,叫了“爸,妈”,成了我们家中的一员。
三大爷对爷爷、奶奶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总是设法做到自己所能的最好,他对爷爷奶奶的感恩之情或许会相伴一生。后来,他去当兵,然后又回到哈尔滨。一有时间,他就会坐着火车回到这里。爷爷爱吃荔枝,他经常设法买到那时候几十元一斤的新鲜荔枝,从哈尔滨托人寄过来。爷爷病重的时候,他几乎一直陪伴左右,全心全意的照顾爷爷,比许多的亲生儿女还要用心。
他的家中,一直摆着爷爷的照片,他有一个柜子,专门用来存放爷爷一生所记下的,几十本日记,爷爷的衣物、笔记本、甚至一些证件、皮包,他都精心的收藏了起来。在他那里,爷爷的一切东西都得到了最好的保存。至今,别人看到爷爷的照片时,他还会满怀感情的说:“这是我爸爸,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三大爷对我也非常的好,小时候只要他来,我就会兴奋的像过节一样,他给我买好吃的,带我出去玩儿。那时候的蛋糕似乎只有一种,只是大小有区别,一次过生日,他给我买了大中小三个蛋糕。我爱吃牛肉干,他说他会变,每一次来都会给我变出许多牛肉干,很长的时间里,可能持续到初中,我真的以为他是变出来的。每次,他要回哈尔滨,我都会伤心的哭很久,阻止他不要回去,一直到快要初中,我长大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爷爷的照片里,总是气度非凡,许多初次见爷爷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个大干部,熟悉爷爷的人对他都充满敬意。
爷爷的老家是在一个村子,村子里大多是农民,爷爷的爸爸是私塾,所以爷爷从小就读书,很早就从农村走出去到城里读书。奶奶说,19岁,爷爷回村当了一个小学的校长。后来,爷爷回到了哈尔滨,在一所大学的附属中学里当数学教师。
听说爷爷年轻时曾有一腔报国的热血,解放前自己去报名参过军,但几个月后,被太爷强行带了出来。爷爷还曾要被提拔到当时的组织部,但爷爷拒绝了,或许是因为一些知识分子本身的傲气,不过,如果爷爷当时同意了,应该不会遭遇后来的磨难,另有一番更加光明的前景,但那也就不会有这一番后来的故事和我了。
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是56年,在爷爷的一本日记里读到的。那时爷爷30左右,第一句话就是:经过10年的斗争,我终于离婚了,不容易,对新生活有了希望和期待。所以那本日记里,除了记载爷爷的工作、生活、思考,以感情故事居多,就像一本小说,读来很有兴味。
爷爷时任数学组长和党支部书记,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每天四点半起床读书、学习、做题,跑步,白天工作,晚上备课,有时和朋友们一起娱乐,或是做一些工作上的谈话,学校里还时常会有舞会,睡觉前读书、记日记,爷爷那时的工资是90多元,多的时候120多元。
那是生活平静而丰富,爷爷喜欢读小说,也会去看电影,听音乐,周末可能和朋友们出去聚会。爷爷那时的每天所想,除了工作的方向,反思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进步,就是情感上的小烦恼了。
离过婚在当时应该是很大的一个不足,对再婚有很多的影响。爷爷在心底里对这点是认为自己很欠缺的,但对自己的品质和人格以及别人口中的评价,又是自信的。
当时爷爷感情上在纠结的对象有三个,一个是学校小学部的音乐老师,姓谢,三十来岁,气质文雅安静,会唱歌、拉小提琴,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一个姓李,是一名性格有点大大咧咧的女学生(那时班级里学生年纪相差很多),我不知她有什么优点;还有一个女演员,姓房,长得很漂亮,后来回了大连。
日记里记了不少生活上的小事或者小心思,读起来有趣又很有画面感,比如:
“今天中午到食堂打饭,看见了谢,她看到我笑了一下,坐了下来,不知她在想什么,有没有考虑我昨天说的话。”
“晚上约了她一起去看电影,我买了几块糖。”
“出差到大连,约了去看房,请她吃饭、看电影,逛街买东西,花了二十多元钱,到晚上见另一个人时,只好请她吃了根冰棍。”
“今天发工资,想起儿子说要一件羽绒服,我去看了看,竟然要二十块钱,于是给妹妹买了一身衣服,和一条围巾。”
“想送谢一把小提琴,她琴拉的很好听,会喜欢。”
“今天xxx和我说大家一起谈论了我,对我评价都很高,我很高兴。”
……
这些小小的琐事甚至一些幼稚的小心思丰富了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让我可以想象出他年轻时的样子,了解到他也有过的年轻时的欢乐和烦恼,也为爷爷那时的勤奋和对工作的积极和热情所感染,一段时间里,我每天也学着四点多起来读书跑步,但没有坚持多久。
爷爷的日记里还记过一次到北京出差,写到了他住的宾馆,走过的地方,坐过的公交车……而我如今就生活在这里,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场景,恍惚我也回到了几十年前,我们的脚下踩的是同一方土地。
后来,爷爷和谢正式相处了......
无法继续放牛,于是被安排到了当时的五七干校,做队长。
以后的故事我从别人的口中零星听的一些,影像中了解一些,日记里看到一些。
干校当时可能是几十人,后来发展到二三百人,爷爷想这么多人,都是正值大好青春的青年,不做一些事情可惜了,于是先带领大家干起了砖厂,当时的条件不好,冬天很冷,砖厂红火起来后,爷爷又开始带大家盖楼,于是几个月的时间,起来了一座青砖青瓦的四层小楼。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爷爷又看到了希望,年过五十岁,爷爷感叹过去的岁月里一事无成,很想在有生之年认真的做一番事业,当时的想法是想先开办一家“色织厂”。
爷爷开始到各地去参观学习,无锡、南京、上海、哈尔滨……回来后,爷爷开始跑政府、跑银行,争取政策和银行的支持。当时的一位领导非常鼓励爷爷的工作,从始至终给了许多的支持和帮助。终于,厂子建了起来,一度这里非常繁荣,人才辈出,产品供不应求。
这里最兴旺的时候,有织布厂、造纸厂、砖场、农场、车厂……近二十个各种厂房车间,得到社会的很多关注和报道。
这里面的故事我写不精彩,也写不全,因为我没有看完那时候的日记,从电视台的一部纪录片中也只能了解一部分。我只知道,办企业很难,很累,很操心,而且在那个时代里,身不由己。爷爷每天四五点就出门,去看那里的孩子们,会带他们跑步,办班让他们学习。
爷爷的人事被反复调动,很多年的时间里,也是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和管理者。所以他一直对青年有所偏爱,希望督促青年进步,关心青年的成长。晚上,他也会查看宿舍后,盖一盖孩子们的被子再回家。
但爷爷有一点听说被有些人记恨,就是爷爷有时过于严厉,会打会踢一些捣蛋的青年,尤其是不让谈恋爱,据说有一些人埋怨是爷爷拆散了他们青春时的爱情。
爷爷对这里付出了那些年的全部心血,把这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但那个年代里,有许多的无可奈何。每当企业兴盛的时候,就会受人觊觎,爷爷几次起死回生的挽救也没能让这里逃得了在争权夺利中被人践踏的命运。
爷爷的病,我想是由这里来的,抑郁成疾。在爷爷术后休养的日子里,还在为这里的日后打算,写到听说有重新让他回去的可能时,能感受到他的心情是充满期待的,写到那里被人胡乱指挥,人才都无奈走掉时,爷爷是充满童心的。爷爷病情加重的不久前,还写到如果能等到政策,要把企业买回到自己手里,好好办起来。
小时候我很爱吃虾条,红色袋子的玉美鱿鱼条,奶奶说,爷爷一听到供销社有新的虾条来了,就会赶紧骑上自行车去给我买回来一大包,去晚了就可能没有了。有一天我说想要个娃娃,爷爷回来就真的给我买了个小娃娃,小小的橡胶做的脸,额头上一个弯弯的月牙,两只红色的兔子耳朵,大眼睛可以眨啊眨啊,那个娃娃现在还在,很旧了,眼镜也不能眨了,可我不喜欢玩娃娃的女儿一见她却很是喜欢。
那段日子里,爷爷除了着看我,还经常打麻将,我也很喜欢打麻将,只是现在没有那个时间和条件了。爷爷的日记里还记到有一天骑自行车,到河西转盘道时忽然来了一辆车把爷爷和车一起撞倒了,司机吓坏了赶紧跑下来看,一看是爷爷他认识,坚持要带爷爷去医院检查,爷爷说:“你走吧,我没事,有事也不找你。”
爷爷就是这样,慈悲、宽容,为别人着想,虽半生在蹉跎与辛苦中度过,却从未放弃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爷爷在物质上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享受什么,最终在遗憾与痛苦中离开,但爷爷的一生依然闪亮。
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想爱一个人,不要问结果,不要想自己要从中得到什么,一心去做就好,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