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逍遥江山 > 2906章:天下事有难易乎

2906章:天下事有难易乎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

    就在杨峥读奏章的这会儿功夫,陈循已将奏章的内容向三人解说了一番。

    苗衷立即大喜,道:“这事儿千真万确,只要有人挑头,定能把王振治罪?”

    “只怕未必!”杨峥似笑非笑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四人,道;‘你们好好看看这份奏章。”

    四人看杨峥神色凝重,纷纷凑了过来,四个人四双眼睛将奏章看了个遍,仍寻不出半点毛病来。

    陈循道:“属我弩钝,卑职并没有看出哪儿不有不妥之处”。

    杨峥一笑,用指头将奏章指了指,四人面色立即大变。

    这份奏章前前后后没什么问题,唯独在修建庆云寺王振言其敝,命役军民修,费用数万,壮丽甲于京都。小皇帝随后亦参观对其赞不绝口一事大书特书,这无疑的将矛头指向了当朝皇帝,这种逆龙鳞之事历朝历代不是没有,但也是极其少数,千古忠诚比干、魏征的下场可是人人都知道的,所以要说骂骂官儿倒也没什么,哪怕是通篇骂王振也没人觉得这事儿有什么不妥之处,唯独不能沾染皇权,那等于将自己的一只脚送到了阎王哪儿,这个风险太大,不是那种有大无畏精神的官儿是没敢干去这么做的,在做的官儿有心为百姓,为朝廷是不假,但也没谁有去做一些逆龙鳞之事,先前四人不曾留意一时没有看出其中奥妙,这会儿经杨峥一点拨,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奥妙,那还敢说什么,彼此看了一眼,心头对杨峥的细心既佩服,又对眼前的局面充满了疑惑。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看向了杨峥等待他的答复。

    偌大的内阁,此时一片宁静。

    杨峥慢悠悠地喝着茶汤,整个神情不急不缓,那淡然的劲儿落在了四人的眼里便成了稳重的典范。

    “大人,这事儿如何是好?”陈循有些按耐不住开口问道。

    杨峥的两眼中只有一片平静,他把那份奏章慢慢合上重新递给了陈循,然后道:“按这份奏章除了最后几句话有些问题外,倒也算得上是难得好奏章,只不过咱们的目的是王振,是整个官宦集团,而不是皇上,所以咱们做事得有所掂量,总不能把咱们都赔进去不是?”

    四人各自颔了颔首算是对杨峥的一番话表示了认同。

    杨峥沉吟了一会儿继续说道;“所以这奏章得改一改才可用?”

    陈循道:“还是大人想得周到?王振这些年做的坏事的确不少,他固然聪颖狡猾,凡事总带着小皇帝,但碰上了大人也是枉然了”?

    曹大人皱了皱,似有些不解,问道:“陈大人这话是何意?”

    陈循嘴角慢慢涌出几分笑容,那笑容配上陈循桀骜不顺的性子,若不是了解他的人,但看他的面容十有八九将他当做了无恶不作的奸臣了。

    “这还不简单,王振拉着小皇帝做大旗目的无非是想怕人寻他麻烦,这正是他的狡猾之处,可他忘了,这天下的坏事挂的可是他老人家的名字,咱们的杨大人取其头断其为尾巴,如此将奏章上的事儿做实在了,那王振就算想要否认也说不出什么,退一步说他就算想到了皇帝,这些作恶的事他又如何说得出口,难道说咱们这些言官御史都是弹劾皇上的,别忘了咱们的奏章上可是没有半句说皇上的罪责,除此之外王公公的罪责还有一条狐假虎威,这就是说小皇帝所作所为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被王振给利用罢了,你想小皇帝就算再信任王振,看到了这么多恶迹斑斑的坏事,还能包容么,他不顾自己也得顾天下人吧”。

    曹大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好一会儿才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不曾想杨峥却摇了摇头,道:“若你们以为单凭这几分奏章就能令小皇帝对王振失去信任,那你们也太小看王振与圣上的感情了?小皇帝自幼便是王振一手带大,平日里的言传身教,早已让小皇帝对王振形成了一种依赖,这些年朝廷对王振所作所为早有不满,三杨、英国公、顾佐、于谦、刘球、驸马那个没有上奏章,那个没有在殿前陈奏王振的种种不发之事,早年是为了祖宗规矩,如今是为了王振的恶行,可接过如何三杨败了,英国公不啃声、刘球死了、驸马被骂了、于谦进了大狱,咱们的眼言官御史没了血性,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举动从正统三年就没断过,算上今天胡丹的这份奏章也应该有十年了,十年了小皇帝从一个十岁的孩童,早已长成了一个男子汉,论雄才伟略,洞察人性,咱们的小皇帝固然不如太祖爷,成祖爷,可要说聪明绝对不输给先帝爷了,一个并不糊涂的人,未必对自己身旁的人做的种种恶性一无所知吧?”

    四人彼此看了一眼,脸上的神情顿时黯然了几分。

    杨峥这下没有停顿的意思,道:“皇上既知道,却任由王振胡作非为,并非咱们的皇上没有是非,不懂得爱惜天下百姓,不懂得祖宗江山重要,实则是他已经离不开王振了,多年的培养的感情,让皇上不由自主的信任王振,哪怕明知对方在做坏事,从感情上却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总以为日子久了对方就会明白,可惜咱们的皇上低估了王公公的野心,王振能从一个一名不值的太监,做到了国朝最有权势的太监,这里面固然有咱们的纵容,王振的狡猾,也不是没有皇上对他的爱护,所以这事儿单靠几个奏章未必能达到咱们想要的结果。”

    “奏章既不能奏效,那该如何是好?”高衷急道。

    杨峥没有急着回话,而是重新将陈循手中的奏章打了开来,整齐的摆放在四人面前道:“奏章还是要的,非但要还得多,什么事儿架不住人多,咱们不光要皇上知道王振的恶行,就是天下百百姓也该知道知道,所以这事儿就看诸位的运作了,至于如何让皇上痛恨王振信任这些奏章,这事儿就交给我了。”

    四人彼此看了一眼又细细揣摩了一番,觉得杨峥的这一番话才是稳妥之道,当即四人都表示了赞同。

    四人都是玩弄权势的高手,往日是被杨峥给压制着,才一直无动于衷,加上王振那会儿恶行尚未彰显,四人也不好过于暴露了他们的实力,可谁要因此而低估了他们那就太没眼力劲儿了。

    就说四人当中的陈循自当官始,便常随侍帝王左右,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在朝四十三年,是重要侍臣之一,无论是督察员还是进程的六部衙门,没有人不给他几分薄面,这些年他能与王振对着干而全身而退,所仰仗的便是这些人脉,只要他想做点事没有做不成的。再说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一身锦绣文章早就赢得了读书人的敬仰,北方士子让视为榜样,力量不容小视,高谷、苗衷二人身世虽不显赫,但所在地的商贾可是将全部力量寄托在二人身上,二人早已成了徽州一带商家的代言人,那个都不是好惹的,四人各自商议了一番,便去了。

    接下来的几日,紫禁城内可谓是热闹非凡了。

    往日沉闷而寂静的都察院一该前些时日的颓废变得热闹无比,往日那些低着头缩着脖子的御史言官一改往日无所事事的形象,变得忙碌无比,每个人的神情激昂,大有为国赴国难的气势。

    这样的局面,非但是京城的百姓,六部的官儿,就是小皇帝也是多年不曾见过,不由得感到几分诧异。

    但更让他诧异的事情还在后头,都察院御史胡丹一马当先率先上奏弹劾王振,这位老江湖可是经验老道,前日接到陈循的指示立即怀着十二分的热情将自己的奏章前前后后诵读了挤扁,非但是自己诵,就连自家的妻儿老小也没放过,直到最后才读出了一点味道,吓得一身冷汗,亏得这奏章没有送到了小皇帝哪儿,就最后一条足够自己喝上一壶的,前两日他还埋怨陈循不够朋友,怕事,心里头想着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天下的百姓,如今想来人家做事才叫老练,自己这辈子充其量也只能做一个合格的御史,至于内阁大臣那是想都不要想了,经此一闹,胡大人才算是明白了奏章问题的关键,他本就是文章老手,往日仗着自己的那点名头,一直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到了今日方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了,在这座紫禁城里一山还有一山高,自己的哪点微薄本事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退去了身上的傲气,心头也静了下来进过陈循的一番指点,奏章无论是言辞上,还是内容上,甚至是在技巧上都有了极大地改变,进过重新润色布局的弹劾奏章,其杀伤力自是威力不小。

    有了胡大人领头,加上陈循从旁的指点推波助澜,那帮御史言官仿佛寻到了各自的春天,整个的都忙碌起来,胆子也大了不少,就连奏章的水准上也提高了不少。

    数百份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在正统十四年的第一个早朝送到了小皇帝的手中,奏章的内容如下,第一件是祖宗规矩,在太皇太后驾鹤西去的当日,王振眼看阻拦自己掌权的所有障碍都已经被自然规律扫除了,轻而易举的就尽揽明王朝的政权。早就看太祖皇帝挂在宫门上那块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不顺眼,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块牌子摘下来。随后又在京城内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府邸。他还修建智化寺,为自己求福,简直无君无父。

    其二,以天下为家,目无皇上,作为司礼监太监,王振劝英宗以重典治御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贬黜。一些官僚畏惧其权势日重,纷纷前来巴结贿赂,以求高升。有位工部郎中,名叫王佑,最会阿谀逢迎。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为什么没有胡子?“王佑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话说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徐希和王文亦因善于谄媚,被王振提拔为兵部尚书和都御使。王振还把他的两个侄子王山和王林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又把死心塌地依附于自己的心腹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安插在各个重要部门。福建有位参政宋彰将贪污的数以万计的官银送给王振,立即被提拔为布政使。

    其三,残害忠良.正统六年,兵科给事中王永和弹劾掌锦衣卫事指挥马顺怙宠骄恣,欺罔不法。没有得到批复,马顺是王振党羽。

    同年十月,三殿工成,宴请百官。按照过往规矩,宦官虽宠,不得参与皇上庭宴。当日,皇上使人视看王振在做什么。王振正大怒道:“周公辅成王,我独不可一坐乎!“英宗知道后,为之蹙然,于是命东华门开中门,听由王振出入。王振抵达后文缘故,其称“诏命也。“抵达门外,百官皆望风拜见,王振大悦。

    正统七年,王振矫旨以徐晞为兵部尚书。当时王振权力日益增大,徐晞献谄获得提升。于是府、部、院诸大臣及百执事,在外官员,俱携带黄金进见。每次当朝觐日,进见者以百金为基础,献千金者始得醉饱而出。所以官员竞趋苞苴,才被容接,都御史陈镒、王文甚至都跪在门前俯首。王振侄千户王山,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随后命侍经筵。

    此后捆械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于长安门。当时京城乏草,御用牛马欲分给牧民间。言官劾其紊制,王振命逮捕。阅十六日后得释,以侍郎王佐署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