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大宋安乐侯 > 第935章 败家行为

第935章 败家行为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大宋安乐侯 !

    虽然朝廷只是将商税修改发布了而已,但是有些小道消息却也跟着传了出去。

    尤其是在一些商人中间,流传着朝廷要扶持工商。会对开设工坊给予一年免税的照顾云云,讲的有鼻子有眼。

    更有甚者,还传说永通钱庄会给这些工坊低息贷款,仿佛朝中大臣议事,他们当面听到一般。

    其实这些消息,都是范宇有意让赵允初放出去的。

    当然,这些消息放出去之后,因为是口口相传,难免会越传越神越不靠谱。

    最后变成了只要开设工坊,朝廷就会免税三年,还奖励若干钱财。

    对于这个结果,倒是范宇所没有料到的。但是这也说明了这些商人们的美梦之所在,一旦朝廷发布了鼓励工商的政策,这些商人的积极性会极大的提升。

    不过,范宇的目的却并不在那些商人的身上,而是在于自己所掌握的百工技院。

    百工技院的如今每年都有上千的工匠从中毕业,这些工匠都能读书识字,是范宇按着工程师的路数培养出来的。

    如果支持开办工坊,这些人无疑是最佳的扶持对象。

    范宇就是要将这些有知识的的工匠们扶持起来,使他们成为工坊主,而后成为工场主。

    他们这些从百工技院所毕业的人,有知识有技术,将来是会成为大宋资本阶层的第二梯队。

    第一梯队,自然是官家赵祯和范宇赵允初和曹氏一族这样的皇亲贵戚,掌握着强大的金融力量和庞大的资本。

    但是范宇知道,只有他们这些皇亲的资本集团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让大宋的资本力量显示出足够的力量,而后与儒家力量能达成平衡,还是要有足够的中下层资本阶层的存在,才可以做到。

    否则的话,在儒家弟子依旧对权力垄断的情况下,资本要想做些什么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大宋的商人还算不错,商人子弟可以科考做官,这一点便会让范宇省了许多力气。

    只要这个商人的阶层扩大到一定程度,商人子弟为官的比例自然就会提高。

    于是代表商人利益的呼声,也就会在朝堂上有更大的话语权。

    而且,范宇所培养的那些技术人员,将来也会有人通过技术能力走上官场,这样便会让工商都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这只是范宇眼前所规划的,要想实现决非一朝一夕可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又过了近两个月,经过官家赵祯与诸位相公们的讨论,关于鼓励工商的政策也发布出来。

    因为事先流传出去了一些小道消息,所以这些小道消息,也成了朝廷所参考的条目。

    于是,开办工坊免税一年这一条,是赫然在列。而且朝廷的政策之中也提出,若缺少资金,可向永通钱庄提出贷款。至于是否准许贷款,则由永通钱庄自行决定。

    虽然真正给予的优惠条件,只落实了一个免税一年,但是这却使得许多人都动了心思。

    尤其是百工技院毕业的那些工匠,识文断字便会开阔眼界有自己的更深的想法。这样的人,在百姓和普通工匠之中皆是鹤立鸡群一般,又有谁会甘心于给他人做个长工呢。

    而且从百工技院毕业的工匠,在永通钱庄贷款是受到优待的。利息要的低不说,给的贷款数额上限也更高。

    不只如此,甚至还可与永昌隆商号互通有无,工坊所造商品只要合格,直接就被永昌隆商号所收购了。

    在他人看来,好似生怕这些家伙富不起来的似的。

    不过,永通钱庄对于贷款的使用也有要求,若是发现所代款项没有用于申报的工坊项目,将会要求双倍赔偿。

    若是答应了永通钱庄的条件,便须接受永通钱庄随时的检查和监督,并到当地官府报备。

    原本有些心思不正之人,想着去永通钱庄贷款放印子钱,搞什么九出十三归的高利贷。但是看到永通钱庄的贷款说明,便一个个的都又退缩了。

    如今从百式技院所毕业的人,只有四五千人而已,若是放之于大宋全国,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更多对贷款有需求的人,却是民间的商人或是一些原本就已经存在的小作坊。他们要么是新建工坊,要么就是扩大工坊。

    真正要让大宋的工商业发展起来,还是要靠大多数人才是。

    大宋朝廷虽然出了这些鼓励工商的政策,但是耕读传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即便全国各地都有向永通钱庄申请贷款的,但是这个数量,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余家。

    这比之后世一个省动辄十余万家企业,可是差的太多太多。

    虽然有着人口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如今大宋的人口可也不算少。

    不过,范宇也并不着急,此事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永昌隆商号,依旧从海外往大宋境内运送稻米。粮价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朝廷也出台了补充常平仓和允许民间酿酒贩卖的政策。

    粮价下降之事,朝堂上的官员自然有人已经觉察,并且上书官家,请禁永昌隆商号外购稻米。

    但是官家只是一句,‘我大宋地域广大百姓众多,时常会有天灾,朕只怕粮食不足’便堵住了朝堂诸多官员的嘴。

    什么米贱伤农之类的话,拿出来讲也没多大的威力。因为在这之前,官家已经鼓励工商。最重要的是,永昌隆商号那可是官家和一帮子皇亲们的产业,若是没有违背国法,便不惧这些官员。

    因此讨论下来,便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更换常平仓的陈粮,陈粮则发卖给酒坊。

    大宋虽然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之中,推出了修改商税、鼓励工商、还有放开酒禁这些在诸位相公看来不痛不痒的政策。但是这却是对大宋工商业的一次大松绑,为其发展繁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只需要再有个一两年,大宋的工商业便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远在新西夏与大宋的蒸蒸日上不同,新西夏的君臣却是在极力的督促工匠们制造火器。

    虽然这些火器制造之法,是花了大价钱从辽国手中购买,可是李元昊却是觉得非常值得,他甚至觉得辽国君臣肯将火器制造之法出售,就是个败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