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明天子 > 第七十章 长城倾颓

第七十章 长城倾颓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明天子 !

    第七十章长城倾颓

    其实,朱祁镇很想留在这里。感受这种感觉。只是他的身体却不堪重负了。本来就已经衰老且脆弱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这种气息。

    朱祁镇叹息一声,意兴阑珊,忍不住咳嗽几声,说道:“好吧。”

    这一次参观,就如此匆匆的结束了。

    朱祁镇在遵化府城休息一日,再次乘坐火车。向北而去。

    从遵化以北,就是燕山山脉。

    朱祁镇并没有直接去漠南,而是在长城附近逗留了几日。看看长城,看看长城当地的百姓。

    历史上,大明的修遵化这一片的长城,却是大明中后期。因为大明前期,大明承受的军事压力,更多是西北方向的,而不是东南方向的。而今也是如此。

    这里的长城根本不是后世蜿蜒盘旋在群山之中,好像长龙,也没有空心敌台,等等附属的军事设施以及建筑物。

    不过是一些夯土城墙。还有一些夯土军堡,只是从正统三十年之后,二十年间没有烽火,朝廷对长城维护拨款,一减再减,只是维持不倒塌而已,更谈不上什么修缮。而且修建长城的地方,大多是群山之中。

    虽然附近有几亩薄田,但很少有人因为此滞留山中。

    对漠南蒙古的开发,其实吸引了关内大量人口,毕竟在关内想要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关外却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再加上以北京为首的工业化城市,也吸纳了很多人口。

    所以这群山之中薄田,并不是多吸引人的。

    朱祁镇带着数百护卫,沿着长城跋涉,顺着当初留下道路,巡视了十几个城堡,都成为的狐兔出没之处。

    朱祁镇心中叹息暗道:“几百年之后,明长城估计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决计不会成为一个景点。”

    朱祁镇内心之中很是复杂。

    后世大名鼎鼎的长城,就被他折腾没了。其实不仅仅他,就是军中很多老将,都是对长城边墙很有感情的,比如杨洪等有过守边经历的人,他们都提倡居安思危,要维护这些军事措施。

    朱祁镇也同意。

    大部分后起之秀们,对边墙是一点感情都没有。

    更不要说,数千里边墙要维护起来也是一笔很大开支。

    虽然大明军费开支比之前增加了很多,但是谁也不嫌手中的钱多,各部争夺军费的时候,总有分配不均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从不着急的事情之中扣下来一笔,而维护长城是最不着急的事情。

    就这样今日扣下一笔,明日扣下一笔。

    等后来老将凋零之后。

    更是没有人在乎了。

    这就是大明边墙现状,从太祖太宗皇帝开始,到正统前期,总计投入数千万两的边墙防御体系,就这样在风吹雨打之中倾颓。

    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并非长城不好,而是大明百姓并不需要他们了。

    如果坚持每年修缮,耗费更大。

    朱祁镇神色有些黯然,他更想到了自己。

    当年他以为大明是他的,而今才知道,人生不过一过客,即便是九五之尊,也不是过最尊贵的vip客户而已。总就要走的,就好像这长城一般,当初是九边百姓生死之所系,而今却静静的躺荒山之中,等待着不知道多少年之后考古学家,来打开它们的心扉。

    不是朱祁镇做的不好,而是时代将他留在永远的正统时代。自己却要掀起另外一段篇章。

    朱祁镇心怀感伤,抬头忽然看见一缕炊烟,说道:“去看看。”

    绕过几个山头,却看见一个哨所。当初是放烽烟的地方,而今却是一处民居,外面还用各种树枝围成一个小院,养着一些鸡鸭。

    见大队骑兵出现。

    却见大门紧闭,一个白发老头在顶上露出头来,手中似乎还带着一柄火铳,大声呵斥道:“谁啊?”

    朱祁镇一示意,怀恩上前说道:“昌国公家将,路过此地,还请行了方便。”

    这老头看了看,下了城楼,在吱吱呀呀之中,打开了下面的木门。拎着一根火铳,出来说道:“我看你们不是路过此地?”

    朱祁镇说道:“老人家好眼力,的确不是,我是昌国公旧将,昌国公在的时候,特别注意九边城防,而今我要去漠北上任,特地来这里看看,却发现老人家在这里,想来见见老人家。”

    这老头立即行礼说道:“小的拜见将军,昌国公他老人家还好?”

    朱祁镇说道:“已经去了十几年了。”

    这老头听了,长叹一声说道:“也是,我都老到这个地步了,昌国公也”

    朱祁镇之所以用杨洪的名号,是有原因的。

    杨洪在边关一带是鼎鼎大名,特别是他守关二十多年,更是资历深厚,很多人都是他的旧部。更是体恤下情,很多人都怀念他。

    朱祁镇用的正统三将,石亨暴虐,郭登毕竟是勋贵出身,与下面的士卒是有些距离的,唯有杨洪,近乎白手起家,从百户位置上,一步步爬上来,深得军心。

    朱祁镇下马,令人去山间小溪取一些水,与这个老头攀谈起来。

    这才知道这个老头的经历了。

    这个老头而今六十多岁了,与朱祁镇的年龄差不多。跟随杨洪出过漠北。只是杨洪在漠北之战中,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下面的将领也没有得到奖赏,这个老头就是这样,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

    他一辈子从军,根本没有与敌人交锋过,不是在追,就是押运粮草,等等非军事任务。

    这让他全须全尾的活下来了。

    但是同时让他在军中厮混十几年,一点功劳都没有。

    他原本本地卫所出身。

    后来被选入京营之中。只是在他选入京营之后,这里的卫所撤销了,一部分编入民户,一部分迁徙到了草原之上,听他说,就往北几十里,叫做热河的地方就是了。

    他因为没有功劳。在服役十几年之后,被京营清退,当时也给了一些银子,再加上他从军的时候积攒的银子,大概有百两上下。当时朝廷想将他安置在热河,只是他不愿意,要在京师厮混。

    只是京师水深的很。

    百两的本钱,三下五除二就没有了。婆娘也跑了。他回到老家,当年的卫所大多都改为民户了,而到了热河,也找不到年少的乡情了。

    在时代的浪潮之下,这个老者漂泊不定,到了五十岁上下,终于到了这里落脚。

    无他,这里就是当初他与他父亲驻守的哨所,他最熟悉不过了,再加上这里的都是用来防鞑子进攻的防御设施,坚固非常,虽然十几年没有人,但也不影响居住。再加上这附近,当年在这里驻守的人,还开出击亩薄田。

    他用得一手好弓弩,更是会火器。常常猎些野兽,下山卖了,维持生计。

    朱祁镇皱眉,说道:“岂有此理,都是为朝廷效力过的壮士,岂能如此?”

    朱祁镇有意维持军中的新陈代谢,自然不会让人服役一辈子,但是也不可能与后世一般服役三年就能退伍,这是人口是数量,与培训成本决定的。随着时代发展,人口滋生,战争减少,这个年限虽然在减少,但是一般在十年上下。

    只是退役之后,在朱祁镇改革之中,是有很好的安置的。

    比如落户授田。

    不管在东北,还是新疆,乃至于交趾,夷州,等等地方,都有大量未开发的耕地。这些地方的汉民也不是太多,只要退伍的士卒愿意,他们就能分一块土地,甚至还能当一个当地小吏。

    这是其一。

    还有就是纳入巡检之中。

    各省府县巡检特别愿意用军中退下来的,大明武学虽然不能培养高级将领,但是对低级与中级将领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套办法,所以大明士卒的训练很有保证。

    再有就是发放银两。

    这个老者是选择的银两。

    最后自己将钱搞没了。

    朱祁镇也知道,大明的国力看似强大,但是与后世相比,还是差太远了。这已经是朝廷能做的的极限了。老者这个样子,其实并不是朝廷的责任。

    他在乎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流民。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流民变乱之后,朱祁镇大移民政策之下,对流民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来说当地流民都是对外移民的,以北往东北,南往南洋的原则分配。

    但是而今,这个老者无疑是一个流民。

    而且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武装移民,他手中的火铳,朱祁镇看的分明,就是第一批量产的军中火铳,而今虽然老了,但是杀起人来,却依旧是干脆利落。

    虽然大明对火铳也有所控制,但是谈不上多严密,特别是在传统的关外地区,这里的民风就有佩戴武器的传统,同样也有现实需要,这些地方大多地广人稀,有很多野兽。是有防身需要的。

    但是朱祁镇一想到,有大量的武装退伍军人拥有武器,就让朱祁镇内心之中一根弦更绷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