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

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章屠万是为雄

    如果说刚刚开始,还是下层军官自发性的屠杀,一方面是为了仇恨,一方面却是因为军功。

    毕竟明军军制上虽然有些改易,但是有一点还是没有变的,就是用人头计算军功。

    既然如此,自然是人头越多,军功就越多了。

    如此一来,下层士卒又怎么对俘虏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人头。

    这样的情况并非一处。

    等各方情报传递到了郭登这里的事情,已经越演越烈的。

    安南大军主力被崩溃,几座山峰之上,也没有多少回旋的空间。郭登也明白,如果他不阻止,恐怕他抓不到多少人安南俘虏了。

    只是郭登却犹豫了。

    说实话,郭登本心是不想杀俘的。

    倒不是说郭登多仁慈,而是这个时代的人都信天命,信报应,特别是白起死前的话,与李广遗言,更是照应了这一点。

    白起认为自己的罪,是杀俘。而李广也觉得自己不能封侯的原因,就是杀俘。

    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从政治层面上。

    这就关系到朱祁镇的意见了。

    宣德年间放弃安南之事的反思,各方有各方的想法,但是皇帝认为,并非对安南太严苛,相反是太宽容了。

    真是因为如此,安南中上层才保留了相当多的反对力量,以至于之后有所反复。如果如徐有贞一般,将高丽两班贵族一网打尽,即便是他们想造反,也反不起来。

    而皇帝的个人意志,就是国家政策。

    在宽严之间,郭登不得不考虑皇帝的意见。

    其次,就是战略局势。

    他手中就有这一战伤亡大概估计。

    诚然这一战大祸全盛是一定的,但也最少折损了数万士卒,更不要说大军冒雨作战,郭登敢肯定,战后一定会有大面积的疫病。

    更不要说南边的安南军,号称百万之众,也让郭登有些小紧张。当然了,郭登知道,安南军决计没有百万之众,这百万之众是虚的。

    但是这百万之众有多少水分,郭登却不清楚了。

    所以在一场大战之后,郭登很可能又要面对一场战事了。

    而军中伤亡疫病这些情况,哪里有能力分兵去看俘虏。

    更不要说这俘虏数量很可能不少。

    最少十万计。

    看押这么多人,所需的兵力物资都不在少数。

    如果南下与黎思诚交战的话,这些俘虏也是一个隐患。

    郭登最后思考的才是明军基层士卒的情绪。

    说实话,安南这一战打的时间太长了,下面的士卒也太苦了,从去年腊月打到现在,战死与伤病而死的士卒已经超过十万了。

    当然了,安南军中伤亡数字数倍于大明。但是依然让军中的气氛压抑之极。军心士气低落不少。

    而今重要胜利了,郭登如何再逆着下面军心来了,恐怕军心士气更不堪用了。

    对将领们来能说一些长久大计,国家战略,但是对最底层的士卒来说,都是屁,他们只认钱。

    如果之前的战事打的不苦,而今郭登还能压制一下。

    但是谅山攻防战,堪称双方的血肉磨坊。

    之前的大雨恶战,更是损失惨重,士卒心中这股怨气不出。就不好用了。

    于情于理于势,郭登哪怕心中不愿意,也只能装着看不见了,只是拨了两万士卒去支援王越。

    郭登心中忽然有些黯然,暗道:“三代为将,兵家之忌,吾今日知之。”

    一场大屠杀就此悄无声息的上场了。

    具体的屠杀人数,因为没有统计,最后也没有说出来,但是这一战斩首三十万上下,可以说尸横遍野。

    即便多年之后,安南已经成为交州省,而从凭祥到谅山再南下,成为一条交通要道,但是依然没有敢在这二十里血谷之中留宿。

    更是被誉为大凶之地。

    郭登这一次杀俘,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自然是安南元气殆尽,几乎整整一代人,都死在谅山前后。更重要的是安南最精锐的军官,将领都死在这里。

    再组建的安南军根本不能与之前的安南军相比,甚至沦落到比占城军稍稍强一点的地步。

    于是乎,明灭安南,固然有打过几场大战,但是没有那一战与这一战一样艰难了,谈不上摧枯拉朽,但也是平平淡淡,理所应当。

    坏处就是安南百姓与明军的仇结大了。

    安南人高举反明复越的口号几十年,历任交州省巡抚,首要大事就是剿匪,不仅仅是山匪还是有海匪。

    而这些都是越军的残部遗类,可以说真正平越战争,一直延续了几十年。才将最后一支高举黎越旗帜的土匪给平了。

    这就是后话了。

    黎思诚却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但是即便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做其他选择了。

    因为他的选择又去了一个,他此刻已经没有选择了。

    黎思诚看着北方的山峦,只能下令撤退。

    阮炽全军覆没已经成为定局了,而大将丁列战死,军中军心浮动,不堪再战,而今再战只能是送死。

    只能先撤回升龙府,再做计较了。

    只是他想撤退,郭登又怎么能让他黯然的撤退。刘聚带着骑兵追击。如果放在中原,定然能衔尾追杀数百里。

    但是在雨季之中,刘聚虽然将安南军给击溃了。但是也是不敢追击,早早的退了下来。

    安南军队之所以崩溃,是因为素质太差了,刘聚根本没有与之交战,单单是战马奔腾的局面,就将崩溃。

    而刘聚之所以不追,是因为他发现泥泞的道路,马儿根本跑不快,甚至比人跑起来快不了多少。

    而安南军队别的不多,就是人多。

    想想,当失去速度的骑兵,被无数人马层层包围下来。刘聚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刘聚自然要先撤退了。

    骑兵失去了速度,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再加上雨季随时可能有的暴雨,泥泞的土地,各种因素,怎么看都不营下令追击。刘聚的做法自然不能说错。

    只是也未必是对的。

    这一件事情在事后说起,都是各有说法。

    刘聚的追击将黎思诚吓了一跳,因为当初撤退的时候,安南军全部乱了。完全暴漏出乌合之众的本质。

    黎思诚除却身边几万跟随他打过白藤江之战的老班底之外,都不能控制了。

    如果这个时候,刘聚拼命追击,说不定就能斩杀黎思诚,提前灭了安南。但也可能是刘聚全军覆没在安南军中。将还有持续一年多的安南之战提前终结的。

    不过,也是刘聚的撤退,让黎思诚有了喘息之极。重新理清军队,重整了秩序,才能完成撤退这个高难度军事任务。

    即便如此,等他到了升龙城之后重整兵马。却只有二十多万,不知道多少士卒都逃回了家乡。对红河以北地区,黎思诚明显的感受到了政令并不是那么通畅了。

    虽然这些地方还没有投降明军。但是看情况,却已经是定局了。

    毕竟安南人虽然有很多硬骨头,但是决计不会所有人都是硬骨头的。从谅山攻防战,到之后的歼灭战,算是一战打断了安南的脊梁骨。

    再顽固的人,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前程了。

    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之下,也要为自己的就家人亲眷考虑一下。

    等明军南下的时候,定然是势如破竹的打到升龙城下。

    黎思诚回到升龙之后,立即开始加固升龙城,准备即将来临的升龙攻防战。

    只是他预料的明军立即南下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升龙攻防战的时间要稍稍向后面拖几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