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
起码要换成1挺7.62mm机枪和1挺12.7mm机枪,甚至两挺都是12.7mm机枪。
因为需要,驱逐机研究团队目前已经超过三十名研究人员,都是从各个大学抽调的专业人才,有的就是大学毕业就被招了进来。
轰炸机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只是团队规模较小,而且目前的研究还是想着如何仿制苏式db系列轰炸机。
这款轰炸机的设计这些并不落伍。
目前研究所的技术实力还是差了些,若是能仿制出这款苏式轰炸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我会尽量想办法。”李航想也没想,直接答应了。
他的确需要帮助国家建立一定的科研实力。
哪怕是这些人或许在多年后会退到那座岛上去,但总会有一部分人会留下来。
他这也算是给这个国家打下航空工业的基础。
都回来了,总得做些有利于国家的事。
“我就说李航肯定会答应。”见李航答应,王士倬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也别为难人家李航。你也不想想这些要多少钱,国府给不了我们多少经费,李航这边也是从那些外国华侨那里争取捐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竹当即开口给李航说话。
他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
他知道国府的尿性,这次能把研驱1型飞机的A型造18架出来,都还是航空委员会自己想办法克服的困难。
而且他还听说李航把自己获得的奖金都捐了出来。
李航是不缺钱,但不缺钱不代表人家就必须捐款。
国内有钱的人多了去,你看人家孔宋两家愿意捐钱吗?
说实话,在抗战热情上,国内很多有钱人还不如人家海外华侨,尤其是南洋的华侨,捐钱那才叫积极。
其实李航想说那些清单的物资并没有什么问题。
别看美国这边是有禁令,但对于赚钱的事,没人会拒绝。
若真的不想卷入战争,老美也不会那么积极卖各种军事物资给日本了。
之所以外汇管制,除了国府开始乱印钱外,也有小鬼子抢了占领区的法币就跑到租界给换成英镑、美元这些,然后又用换来的英镑、美元去买急需的军事物资。
这其实就加剧了国府金融体系的崩溃。
回到正题,在美国这种社会,只要有钱,不怕买不到想要的。
至于造什么发动机用的机床设备,在美国到处都是,想办法运出美国很容易。
李航在成都没待两天,就回了重庆。
跟便宜岳父等人交流一番后,就从重庆坐飞机飞往昆明,从昆明坐飞机飞到印度的加尔各答。
通过英国人建立的航线飞到伦敦。
如今欧洲还未爆发大战,航线还畅通。
等明年这个时候,想要去美国,就只能全程坐船了。
本来李航以为一行人不会在伦敦停留,直接坐船就去美国。
谁想到在伦敦停留了十天,目的就是去买英国人的飞机。
相比于去年不愿意得罪日本而卖飞机后,今年的英国倒是积极了一些。
主要还是英日两国在中国的利益开始有了冲突。
尤其是租界问题上。
目前英国在华的几个重要租界所在城市都被日军占领。
英国自然想维持租界的特殊性,而日本却是不允许有这样特殊的地界存在。
其实原因也简单,就是不少抗日武装或者不愿意给日本人效力的人都躲入租界避难。
前者让日军的麻烦不断,后者则是带了大量日军眼馋的财富进了租界。
别看小鬼子如今占领了中国不少经济富裕之地,但也很缺钱,毕竟这么小的国家,如今军费开支太大,什么地方都需要钱。
日军自然把租界当成了眼中钉。
所以英日之间的矛盾凸显。
加上之前大亚湾海空大战,让英国人意识到中国军队,尤其是空军有一定的作战实力,居然能炸沉一艘航母。
所以英国人也有了一些小心思,要是能通过扶持中国来消耗日本的海军,好像对于英国的远东安全有很大的帮助。
说白了,对于英国而言,日本的海军才是威胁。
英国在远东重要的海峡殖民地这些地方,日军的陆军又不能走过来,只能通过海上。
通过海路,就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护航。
只要能消耗日本海军的实力,英国人不介意卖点飞机给中国,顺便还能大赚一笔。
李航本以为负责买飞机的人会征求自己的意见,谁知道根本就没通知他一起。
然后等事情敲定好后,李航才知道负责人居然去买了飓风战斗机。
倒不是飓风战斗机不行,而是明明有更好的喷火战斗机不去买,非得买性能差一点的飓风。
好在飓风的性能放在此时的中国也够用了,毕竟这款战斗机也是二战英国航空部队重要的战斗机,整个二战生产了一万多架。
在欧洲战场,飓风的性能是差了些,但放在中国战场,也算得上是顶尖飞机了。
至于买的价格和数量,李航并不知道,负责人根本就没有向李航透露。
李航也看出来了,宋家兄妹也担心自己是老周派过来添堵的,所以干脆就撇开自己。
撇开就撇开,李航反正也不想参与宋家兄妹的生意。
等敲定英国战机的购买事宜后,众人这才启程坐船去美国。
本来宋家兄妹还想买法式战机的,可发现法国人居然都用霍克75战斗机,直接就放弃了。
那还是去买霍克75算了。
此行他们的目的其实就是去购买霍克75战机。
至于德国,宋家兄妹没考虑,不熟,而且德国现在跟日本算是盟友,也不见得会卖。
英国坐船到美国还是比较方便,十来天就能到,毕竟大西洋可比太平洋窄多了。
这也是李航这辈子第一次坐这么久的船,饶是他在空中驾驶飞机都能做出很多高难度动作,但对于坐船,他还是有些不习惯。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萎靡不少。
直到看到法国人送的那个女神像,李航就知道自己到了美国。
看到这个年代的纽约,李航发现跟21世纪相比变化并不大,大体建筑都没变。
而在码头,李航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