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67章 火药颗粒化,又一道三百里加急

第267章 火药颗粒化,又一道三百里加急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这一刻,军士的纪律显示了出来,众将立刻有序退出,在大堂外静静的站着。

    待众人离去后,在崇祯的示意下,曹变蛟立刻拆开了漆盒,取出信封,呈给了崇祯,随后立刻退到大堂门口。

    崇祯拿着信封看了一眼臣火器研究院院长徐光启拜上,这句话让他紧张的心稍微放松了下来,随后又提了起来。

    徐光启送来的,肯定是火器研究院的事情。

    要么是技术突破了,诸如火药配新突破、火药颗粒化搞出来了,红夷大炮技术优化了、铁模铸炮有进展了,或者是……燧发枪研制出来了。

    否则,他们不可能不知轻重的动用六百里加急送给自己。

    无论是哪一种,对整个大明的整体军事实力都是极大的增强。

    众人看着皇帝由阴转晴的脸色,同时出了口气,看样子不是坏事。

    带着这些期待,崇祯慢慢的拆开了信封,抽出里面的折叠的信笺,缓缓的撑开,这种感觉宛如前世扎金花的一张张翻牌的快感。

    「颗粒化」。

    信笺中只有三个字,崇祯却是手一抖,呼吸瞬间急促了起来。

    这东西就便是被人截获了,也搞不清楚到底传达的是什么内容。

    其实在他的认知中,最大可能是红夷大炮仿制技术的突破。

    毕竟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做修改,是从一到一百的过程,其他的几项技术都是从零到一。

    但现在是最难的东西却是最先突破了。

    颗粒化,这是在不改变火药配比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增加火药威力的一种手段了。

    在成立工业研究院的时候,他就特意嘱咐了徐光启、毕懋康和孙元化三人,火药颗粒化是重中之重。

    这几个月忙着在西北巡视,都把这事给忘了。

    如今近半年过去,终于迎来了好消息了。

    火药颗粒化,可以增加红夷大炮的射程,缺点就是伤炮管,原本能发射五十颗炮弹的,加装颗粒化炸药后可能只能打三十颗。

    改进红衣大炮,要么是冶铁技术突破了,炮管强度增加了,要么是铁模铸炮技术突破了,能快速制造炮管,炸膛了就换炮管。

    反正现在不差钱,造一批备用着,等将大炮移动的问题给解决了,他能将建奴给平推了。

    “平推?”

    想到这里,崇祯猛然愣住了。

    反复重复了几句平推后,又看了看大堂外站着的众将,刚刚讨论了半天,竟然把火器给忘了。

    长城的防御作用,主要是针对冷兵器时代。

    现在火器已经发展了两百多年了,威力早就不同而语了,摧城破墙也不在话下了。

    他记得历史上的宁远之战,建奴被火器给打蒙了,然后开始醒悟重点研发火器,在崇祯三年研制出了红夷大炮。

    当年十月,建奴携带六门红夷大炮和五十四门大将军炮,将大凌河的于子章台包围,硬是轰了三天,把于子章台给轰塌了,

    明军投降,建奴缴获了大凌河的粮仓,可满足建奴一月所需。

    现在他穿越过来了,历史轨迹发生了变化,火药颗粒化给做出来了。

    万一哪天,建奴瞎猫碰个死耗子将火药配方给改良了,或者火炮威力增强了,那还得了?

    人多有啥用,一颗火药炮弹都能带走一大片。

    想到这里,崇祯坐不住了,想赶紧将这边搞定后回北京城。

    “都进来吧!”

    待众人都进来后,崇祯继续道:“刚刚诸位爱卿讨论了太原镇兵员要不要增加的问题,朕的看法是暂时可以不用,

    其一是西部和北部的蒙古诸部已经形成连军,准备抵抗西迁的察哈尔林丹汗,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即便是察哈尔林丹汗胜利了,那大同和宣府两镇凭借长城就可以挡住他们,而且这两镇已经开始整顿了,战力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是,诸位爱卿忽略了火器,朕……”

    “陛下,北京城三百里加急!”

    崇祯正给众人分析着今后的局势,结果又一道声急报的声音从大堂外传来,打断了他的话。

    我勒个查查的,啥情况,平时没有就没有吧,怎么今天两个急报?

    不过好在是内部重要事件的三百里加急,那就说明虽然是大事,但不算太着急。

    否则就是四百里、六百里加急了。

    这次不待曹变蛟发话,众人很是自觉的退出了大堂,曹变蛟结果急报检查了一番后呈给了崇祯!

    “臣农业研究院院长宋应星拜上。”

    看着信封上的名名字,让他紧张的心稍微放松了下来。

    宋应星的信,肯定是农业研究院的事情了。

    但随即心又提起来了,不会三月份种的那批土豆全部死了吧,如果真是这个,那乐子可就大了。

    想到这里,崇祯拆信的动作立刻暴力了起来,直接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笺,用力一抖。

    “臣农业研究院院院长宋应星启,三月种植土豆……”

    崇祯看信的速度很快,只是几个呼吸就看完了,终于松了口气,嘴角挂着一丝笑意。

    众将看着这一幕,也松了口气。

    不过都满是好奇,上一封信皇帝看完心情不错,这一次看完心情也依旧不错,北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值得动用两次加急?

    “袁爱卿,进来吧!”

    待袁可立进来后,崇祯将宋应星的信递给了袁可立,袁可立小心的接过信笺看了起来。

    片刻后,脸上也挂满了笑容:“陛下,此乃国之详瑞呀,当值一大贺!陛下眼光之准,臣不及万分之一,

    南有番薯,北有土豆,一旦大规模推广,大明就可能不会缺粮了。”

    虽然有夸的嫌疑,但崇祯此刻心中却是极为开心的。

    宋应星的信告诉他,第二批土豆预计还有不到一月就要收获了,看目前的长势应该还是不错的,问问崇祯要不要回来亲自参与。

    年前宋应星用暖房种土豆,是为了扩大种薯,三月初丰收时,亩产十八石。

    折算成亩产两千七百斤,这是普通农作物的六到七倍,何等的恐怖。

    对于这个数据,当时接到宋应星的信的时候,崇祯也是很意外的。

    后世土豆基本在三千到五千斤,高的能达到八千斤,但那是化肥和科学管理的结果。

    现在能达到这个亩产的,一是精心照顾的结果,二是就是不计成本的投入,平均每亩的投入达到了三十两银子。

    投出和产出不成正比,但扩大期,投入再多都是划算的。

    当时丰收的时候,他已经打出京到西北巡视了,错过了,他还是有些‘耿耿于怀’的。

    这次一定是要回去的,他想看看大规模种植的时候,亩产到底能达到多少。

    这决定着以后的国策和内部的稳定。

    下一站是大同,偏关到大同是六百余里,大同到北京是八百余里,按照銮驾的速度,差不多得半个月,赶回去时间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