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大魏读书人 !
大魏王朝。
武昌一年。
十一月十七日。
大魏京都早就入秋了。
时不时有冷风刮来,再有一个月,基本上就是要入冬了。
对于大魏底层百姓来说,他们不愿冬天到来。
或许是寒冷,也或许是其他原因。
而此时,一封封加急信件送到了六部尚书手中,大部分的信件,还是送入了皇宫内。
呼呼呼!
深夜,狂风呼啸,在宫殿之外,养心殿内早已经架起了无烟碳供暖。
实际上这个供暖,并非是给皇帝供暖,而是给这些太监侍女们,有些侍女太监并没有修炼武道,无法御寒。
养心殿内。
女帝静静地看着手中的奏折。
这是加急奏折。
来自十二异族国家。
其中为首的便是司龙一族。
十二封奏折的意思很简单。
要弹劾许清宵,其理由也找好了。
其一,许清宵乱杀番商,虽然这些番商的确有过错,但哪怕抄家也行,可许清宵却直接斩人,他们无法忍受。
其二,女帝寿诞,他们准备各种珍贵礼品,却不曾想到的是,许清宵指使礼部,回一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吃相难看。
其三,许清宵在大魏王朝,为非作歹,不尊圣人,斩王蔑圣,这般行径,如野兽猪狗一般,却能成为大魏户部侍郎,于情于理不容。
以上三件事情,十二异国的要求很简单,罢免许清宵一切职务,以平异族之心。
至于如若不罢免会如何,就没有写上去了。
可话说到这份上,懂得都懂了。
面对这十二份奏折,女帝的目光不由落在炉火中。
罢免许清宵?
这可能吗?
女帝想都不想便否决了这个提议。
但她现在沉默,是在思考其他事情,想这背后的事情。
这些异族,为何当时不发难,为何现在突然发难,而且十二异族国家同时送来奏折,你说这里面会不会猫腻?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异族应该知道许清宵是谁,也知道许清宵的地位有多高。
却敢弹劾大魏官员,这完全不是一件常人能做的事情。
身为附属国,竟然弹劾大魏官员?而且还是如今大魏风头最盛之人,这明显就有问题啊。
显然这背后还有其他事情,女帝一瞬间想到了很多种可能性,但无论是那一种,对大魏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宣,六部尚书,即刻入宫。”
但最终,女帝将奏折放在一旁,缓缓开口。
当下,几道身影快速离开,前去宣旨。
与此同时。
守仁学堂当中。
许清宵面前放着一张白纸。
他在记录一些数据。
首先是大魏文报,如今大魏文报每日销售加起来已有六百万份,大半个大魏都已经开始推广了,不过成本上面进行了调整,除了一些富裕的郡府之地,大部分都是亏本卖。
为的就是影响力。
可即便是如此,到了这个份额,大魏文报就卖不出去了。
原因有三。
其一,收入问题,京都百姓还是有点闲钱,隔几天买一份文报,并不算什么难事,大不了少喝一碗酒,但除了京都这种地方,大魏九成之地,还是比较贫苦穷困的,平民百姓不是买不起一份文报。
主要还是舍不得买,二十文钱,够他们饱餐一顿,吃的不好,但最起码能吃饱来。
其二,识字率问题,整个大魏的识字率挺高,四成左右,对比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来说,的确很高了,但对于大魏文报的推广来说,很低很低。
大魏王朝识字率能高达四成,其主要还是托福圣人和先帝,靖城之耻之前,大魏可是富饶的很,百姓有钱,自然后代上个学识字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能不能成为读书人另说,识字基础还是有一点。
再加上大魏出了一位圣人,自然而然百姓们崇尚儒道,所以才会有四成,但对国家来说挺不错,可对许清宵来说,不行。
其三,随着文报大放异彩,大大小小的文报也随之出现,如今整个大魏,许清宵的大魏文报销售最高,但有不少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文报,模仿大魏文报来的,甚至直接抄袭都有。
譬如说不少郡王管辖之地,就直接把大魏文报抄了过去,然后篡改一下谁写的,就成了他们的东西,再加上一些他们想要加的东西。
他们看中的也不是利润,而是文报的影响力,并不在乎钱多钱少,甚至不少地方更是五文钱一份文报,为的就是这种宣传力。
当然有不少读书人知晓了此事,抨击谩骂,毕竟这种抄袭手段太过于无耻了。
但在有地方,藩王就是土皇帝,任凭这些书生如何辱骂,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撂下狠话,是不是抄袭让许清宵亲自过去跟他们说。
对于这种情况,许清宵压根就没有理会,甚至他还希望各地藩王能够抄袭自己的大魏文报。
养成一个良好阅读习惯啊,这就相当于提前帮自己培养客户,许清宵为何要阻止?
大家的目标都不是银子,都是想要文报的影响力以及宣传能力,所以现在让这些藩王折腾,等大魏彻底安定下来了。
再慢慢收拾这些藩王,回头让守仁学堂的学生们直接过去接手,改都不需要改文稿,直接对着用就好了。
这何乐而不为?
至于有些读书人为自己打抱不平,许清宵也没有寒了他们的心,定时赠送大魏文报过去,让他们宣传也好,或者看到真相也好,反正先不要乱来。
以上三个问题。
第一和第二是许清宵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更多的百姓们购买文报。
提高经济能力这是重点,但即便是提高了经济能力,其实也不会说大幅度增加销量,毕竟真有钱了,有的人就是不喜欢看报啊。
人家买酒喝不好吗?
买只鸡回家吃不好吗?
勾栏,哦,不好意思,二十文勾不起。
“再有两个月,水车的效果就要出现了。”
“初步的效果,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太差。”
“差不多等到明年中旬,大魏之经济,差不多也要开始回暖,所以在此之前,必须要想好对策。”
“识字这一块,就要慢慢看了。”
许清宵思来想去,只能这般打算了。
先定个小目标,将大魏文报的销售,提高到一千万,完成这个小目标后,就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大魏文报的事情确定了方向后。
下一个便是水车工程之事。
各地水车早几个月就开始运作了,目前根据户部和工部送来的奏折。
大魏目前有十一万架水车,其中八万架是在大魏主要地区,说白了就是朝廷能管到的地区。
剩下三万架,分散的比较偏僻,很难管辖到,根据司礼监这帮太监的暗中调查,大部分的水车比较荒废。
尤其是诸多藩王郡内。
刚开始还觉得很不错,可因为几个主要零件没有安装,导致这些水车动不动遇到问题,动不动请人来维修,以致于很多藩王懒得处理了,也就放着生灰,甚至还有几个藩王上奏辱骂许清宵。
搞了一个这种破玩意,朝廷还拨款这么多银子,纯粹就是浪费。
奏折上来了,女帝看了一眼就丢了,压根就没有引来什么争议。
当然这些藩王也找人暗中调查,可调查出来的结果吧,多多少少有误差,再加上这些藩王也没心思处理这件事情。
也就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
“年底之前,必须要加量到十五万架水车。”
“明年要大魏全面覆盖水车,力争五十万架,三年内达到百万架水车,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许清宵又制定了一个计划。
水车目前有十一万架,这还远远不够,年底之前十五万架。
明年五十万架,后年年底必须要破百万架。
现在许清宵已经命大魏商会部分商人种植相应的材料,不可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篓子里,反正谁种植谁赚钱,虽然比不过一些暴利的种植物,可胜在量大管饱,又加上是朝廷的生意,不怕没钱拿,风险极低。
所以接下来两年根本不用担心材料不足,怕就怕大魏的银子不够。
第三件事情,则是国库之事。
国库目前已经支出三十万万两白银,六部都拿了钱走,再加上水车的加量,以及各地赠送的锄具,还有种子,包括买牛,人工等等费用。
最大的开支就是买牛,但凡有水车之地,各乡十头牛,这是官家的牛,用处就是帮百姓们免费耕田,不然的话,光靠人力去耕田肯定不行啊。
尤其是一些荒田,更是需要壮牛耕地。
国库当中目前只剩下八十万万两白银。
看似很多,但实际上也不多,许清宵还有不少计划没有施展开来。
光让百姓种田没用,很多基层的补贴必须要给,就好比这个官家耕牛,这才多少和多少啊,一头牛差不多三十两。
一乡之地就需要十头,三百两一乡,整个大魏有多少乡地?
而且一乡十牛完全不够,只能说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真想要彻底解决,至少一乡百牛。
这还仅仅只是买牛。
大魏缺钱,还是缺钱,只是没有之前那么缺罢了。
“待粮产提升后,大魏钱庄,必须要问世了。”
许清宵心中喃喃自语道,这第三件事情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魏钱庄,最开始的安国策。
以上三件事情,是国事。
许清宵写在一张白纸上,确定好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去实行。
知行合一,也有这个道理在。
既然知道问题所在,就要去解决问题,哪怕做起来很难,也要去做,而不是坐以待毙,蹉跎时间。
国家的事情解决完了。
剩下的便是个人事情了。
体内的魔种最近蠢蠢欲动,差不多要解封了。
自从两个月前,朝歌凝聚圣人虚影,引来文宫共鸣之后,体内的魔种也被压制了一番。
一直到最近,魔种蠢蠢欲动。
但许清宵打算月底之时,引出魔种,以大儒之威,镇压魔种。
而武道上,六品破境丹,许清宵打算还是得跟丹神古经谈一谈,毕竟索要的东西太珍贵了。
搞不来。
仙道的话,许清宵还是处于启蒙阶段,路子英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反正前前后后消失了接近两个月。
不过这两个月的时间,许清宵也没空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修炼仙道。
如今体内凝聚九条灵脉,剩下的就再也凝聚不出来了。
仙道九品为凝脉。
八品则为筑灵。
许清宵特意查阅了一些资料,灵脉凝聚之后,便要筑元,相当于丹田这种东西,只是暂时许清宵不打算筑元。
等月底再说吧。
个人的事情也就是这两件。
剩下的事情,就只剩下一个了。
守仁学堂。
自诛严磊儒心后,守仁学堂来拜师的人越来越多了,算起来的话,已经有接近三千学子。
但都是外门学子,许清宵宁缺毋滥,不是什么人都要,得要品行,同时也要理解心学。
如若不理解,强行来学也没有任何意义。
能登堂入室,真正算自己门下的学生,差不多二十多位,这些人都跟在许清宵身边,每隔一段时间,许清宵都会与他们讲解心学之道。
其余学子,则被许清宵安排到各地文报馆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同时也算是考验心性与品德。
人数上还是急缺,毕竟大魏文报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更多人去做事。
但说来说去,人数上限无法突破,其根本原因还是大魏文宫。
毕竟天下人谁不想去大魏文宫?
别看宋明等人走的时候,如此洒脱,而且还带走了一批读书人来到守仁学堂,可实际上呢?
过了几天,该待在大魏文宫的照样待在大魏文宫。
甚至宋明等人走后,大魏文宫又招来了一批读书人,瞬间补血,根本不担心没人的现象。
严磊所做的事情,的的确确被不少读书人谩骂,可说到底还是严磊一人之错。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大魏文宫给出了一个令天下读书人满意的答案,诛了严磊儒心。
所以想要拿这件事说事,就不太可能了。
这就是威望的好处,不管你犯了什么错,只要明面上能说得过去。
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可如若没有威望和底蕴。
就好比许清宵一般,如果许清宵做错了一件事情,只怕大魏文宫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只要逮住机会,许清宵一定会狠狠咬下对方一块肉下来,连血带肉一口咬下。
但一连两个月。
无论是大魏文宫,还是怀宁亲王。
许清宵发现,居然没人找自己麻烦了?
是啊。
一连两个月,不管是水车工程还是大魏文报,亦或者是自己广收学徒,居然没有受到一点阻碍。
大魏京都,甚至说大魏王朝迎来了两个月安宁,十分的安宁。
这就有些古怪了。
许清宵可不相信蓬儒和怀宁亲王已经大彻大悟,不愿针对自己了。
可两个月的时间,愣是一点是非都没有,这如何不让许清宵感到惊讶。
这不主动出击,反倒是让许清宵有些不自在了。
可就在此时。
杨虎的声音在外响起。
“大人,属下方才巡夜,发现丞相大人的身影,好像是要来找您,可突然间又走了。”
杨虎在外开口,告知许清宵这件事情。
“陈大人?”
扫了一眼天色,已是丑时,还没有到卯时,陈大人找自己作甚?
“对,属下没有看错,是陈大人。”
杨虎回答道。
这个回答让许清宵有些好奇了。
这个时辰,陈大人找自己做什么?
而且都来了学堂之外,居然掉头就走?
有些奇怪。
许清宵略显好奇。
“大人,需要属下去查吗?”
杨虎询问道。
“不用,去继续巡夜吧。”
许清宵摇了摇头,在房内回答道。
陈大人半途离开,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没必要去过多询问。
“是。”
杨虎没有多说,继续开始巡夜了。
而房中,许清宵则愈发好奇。
两刻钟后。
大魏宫中。
六部尚书跟随着太监往宫内走去。
此时,秋风阵阵,将六位尚书的官袍吹得猎猎作响。
陈正儒为首,他微微低着头,朝着养心殿走去,胡子被吹歪来了,而他的目光,却充满着忧虑。
他方才收到了一些密报,北境边疆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疑似蛮族想要再起征战,虽然这有些无稽之谈,可这种情报不管是真是假,都需要认真对待。
因为谁都不敢赌。
如若靖城之耻再发生一次的话,大魏将再无国威可言。
而得到密报之后,陈正儒是打算去找许清宵谈一谈的。
可没想到女帝突然宣召自己入宫,所以他才会半途离开,赶往宫中。
秋风烈烈,天穹昏暗,落叶而起,拍打在身上,莫名显得寒意十足,令人实在有些沉闷。
好在,半刻钟后,终于陈正儒六人,看到了养心殿。
当下,六部尚书走进养心殿。
炉火通明,将大殿烘的暖和无比,陈正儒等人入内,也不由吐了口气。
“臣,吏部尚书,陈正儒,参见陛下。”
“臣,户部尚书,顾言,参见陛下。”
望着养心殿上的女帝,六部尚书皆然一拜。
“爱卿免礼。”
龙椅上,女帝开口,让六人免礼。
随后有些开门见山道。
“半个时辰前,朕接到十二封异族奏折,诸位爱卿先过目一番。”
女帝出声,顿时几个太监将奏折一一交给陈正儒等人。
当下,几人打开奏折,只是一眼,眉头不由紧皱,很快彼此互相交换奏折。
不到半刻钟,十二份奏折,被六人全部阅完。
“该死!”
“这帮异族,当真是该死。”
第一个出声之人,便是兵部尚书周严,他看完第一封奏折时,就已经恼怒了。
当所有奏折全部看完之后,他忍不住直接开口。
“周尚书,陛下面前,莫要如此。”
陈正儒提醒一句,让对方冷静一下,毕竟女帝还在这里。
“无妨。”
然而女帝没有怪罪周严,淡淡开口。
“请陛下恕罪,臣主要是被这帮异族给气昏头了,用词不当。”
周严朝着女帝一拜,紧接着又忍不住继续开口道。
“司龙一族,当真是狂妄自大,一个区区附属国,竟然要求罢免我大魏官员,他是什么胆子?竟敢插手我大魏内政?”
“陛下,只要您一声令下,臣,马上着手安排,派出西北十万大军,横扫司龙一族,让他知道,大魏为何是上国之上。”
周严攥着拳头,如此说道。
他身为兵部尚书,本身就是主兵伐之人,大魏王朝之所以能被称上国之上,靠的就是杀伐,这些附属国君主,当年在太祖面前,就是点头哈腰的存在。
想要融入大魏,却被太祖拒绝,收纳为附属国,用来迂回和缓冲战争的存在。
不然的话,这种异族,早就杀干净了,还留着做什么?
可现在大魏衰败,这些附属国竟然干扰大魏内政?
先不说别的,区区附属国,插手大魏内政,要求女帝罢免官员?这要是答应了,大魏的颜面何存?
不说许清宵有没有做什么坏事,即便是真做了什么坏事,也轮不到你们这些附属国指手画脚啊?
更何况你们居然还要让女帝罢免许清宵的职位!
许清宵是谁?
大魏新圣啊。
现在大魏风头最盛之人,罢免许清宵?要是女帝真罢免许清宵职位,估计天下百姓都不答应了。
“不可。”
“周尚书,不能打。”
“周尚书,打不得。”
听到打仗,几位尚书连忙开口制止,倒不是害怕,而是当前的情况,不能开战。
然而,就在此时,陈正儒的声音响起了。
“陛下,此事只怕有蹊跷啊。”
陈正儒开口,一句话让众尚书沉默下来了。
周严也不说话了,静静地看着陈正儒。
“有何蹊跷,陈爱卿但说无妨。”
女帝问道。
“其一,十二异族国联名弹劾许守仁,这本身就有些蹊跷,显然是串通好了。”
“其二,十二异族国不可能不知道许守仁如今在大魏是什么地位,也不可能不知道陛下您的态度。”
“其三,这十二异族国,不在回礼之后弹劾,也不在番商死后弹劾,偏偏就在今日弹劾,这就证明,此事绝非表面看的这般简单。”
陈正儒说出自己的看法。
其余五位尚书皆然点了点头,认可陈正儒所言。
的确,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许清宵现在在大魏的地位,也不可能不知道女帝是不会答应他们的要求。
并且为什么一定要等到现在来弹劾?
这要是没猫腻,他们还真不信了。
“陈爱卿,有何见解?”
女帝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询问陈正儒有什么看法。
“臣认为,这是一个试探!异族的试探。”
陈正儒想了想,随后道出自己的猜想。
试探?
顾言,张靖,李彦龙,王新志,周严五人皆然好奇,他们目光中充满着疑惑,不由自主地思索。
唯独女帝依旧平静无比。
“怎么一个试探之意?”
女帝询问道。
“十二国既然联名,并不代表只有他们十二国,想来后面还有很多小国想要参与,只是他们不敢罢了。”
“这十二份奏折,大部分都是实力强大的附属国,他们借题发难,弹劾许守仁,试探陛下的态度。”
“如若陛下答应罢免许守仁之职,他们无话可说,但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可如若白瞎不答应罢免许守仁之职,臣料定,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陈正儒给予回答道。
可此话一说,刑部尚书张靖之声不由响起。
“守仁被罢免的话,对那些人来说是好事?”
“还有,丞相大人,你不是说是试探吗?这试探什么?试探陛下会不会罢免守仁?”
张靖有些好奇了,他没太听明白。
听着张靖的不解之声,陈正儒抖了抖官袍道。
“若守仁被罢免,不管是出自任何因素,天下百姓都会对陛下失望,也会对朝廷感到失望!”
“毕竟守仁鞠躬尽瘁,为大魏建功立业,水车,官商,哪一件事情不是丰功伟绩?哪一件事情不是名流千古?”
“可若是罢免守仁官职,寒的不仅仅是守仁之心,也会寒了天下百姓之心,尤其是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只怕会在第一时间派密探联系守仁。”
“从而挑拨离间,收买拉拢,臣虽然相信,守仁绝对不会上当,可也不敢保证,守仁如此寒心之下,会不会因为一时气愤,从而做出错的选择。”
陈正儒解释第一个意思。
不过他特意解释这话,其实是说给女帝听的。
他不知道女帝是什么相反,但得提前说清楚来,万一女帝真罢免了许清宵的官职,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哪怕许清宵有再大的理由要留在大魏,估计他都要离开了,不去别的国家,但绝对归隐山田,不受这气。
尤其是对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来说。
所以陈正儒这是在提醒女帝。
龙椅上,女帝瞬间明白陈正儒的意思,当下她不由开口。
“无论如何,除非是许爱卿做了背叛国家之事,否则朕绝不可能罢免其职。”
女帝开口,给予了回答,也让陈正儒彻底安心下来了。
而随着女帝如此说道,陈正儒继续解释第二件事情。
“臣认为,异族并非是在试探陛下对许守仁的态度。”
“而是在试探,陛下对异族国脱离大魏的态度。”
陈正儒开口,一字一句,说到这里的时候,五部尚书脸色瞬间大变。
“陈尚书,你是认真的?”
“脱离大魏?陈尚书,有何依据?”
“不可能,他们即便是再大的胆子,也绝不敢脱离大魏,他们不要命了吗?”
“若他们敢脱离大魏,臣亲自率兵,征伐诸国。”
“陈尚书,此言严重了吧?”
众尚书纷纷开口,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毕竟陈正儒这个假设有些夸张。
脱离大魏?
附属国的作用是什么?
彰显主国之威。
增加主国气运。
部署战争布局。
纳贡交税主国。
这四个就是附属国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小弟,要彰显大国威严,毕竟一个大国,若是没有一点小弟支持,这说不过去。
但最主要的还是增加国运,附属国越多,国运就越强,若是附属国脱离,那对国运也是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这些不算弱的附属国,他们若是脱离了大魏王朝。
至少得少半成国运。
这半成国运,大魏需要花费几十年乃至于上百年才能补救回来。
至于什么部署战争布局以及纳贡交税,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纳贡交税作用性最小,毕竟自大魏繁荣兴盛之后,几乎豁免了许多异族国纳贡交税了。
尤其是大魏衰败后,更是清一色豁免,就好比女帝寿诞,他们送来东西,礼部要准备东西送回去,其实就是一个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罢了。
可国运,国威,战争布局这三样东西是极为重要的啊。
“陈爱卿何以见得?”
女帝神色平静,她并没有任何一丝变化,而是询问陈正儒凭什么认为他们是试探这个。
“会陛下。”
“臣,获取密报,北部边境来报,近数月以来,北方蛮夷蠢蠢欲动,不知从哪获得大量兵器,以及各类粮食财物。”
“极有可能,北方蛮族要再次对我大魏征战。”
“而今日,十二异族国突然发难,明面上是弹劾许守仁,但他们不可能不知许守仁在大魏今昔地位。”
“他们是有意为之,找许守仁麻烦,知道陛下不会答应,而后会用十分激进之法,来逼迫陛下答应。”
“如若陛下不答应,他们便有可能主动脱离大魏,选择投靠北方蛮夷,而这后面,只怕也有初元王朝与突邪王朝的身影。”
“否则,臣不管如何去想,也想不明白他们为何要弹劾许守仁。”
这是陈正儒的解释。
他的情报,比女帝晚得到一个月,但也比其余五部尚书早了一些。
“臣,也得到密报,北境一带,贸易突增,其中粮草一类最多,有不知势力收购海量粮草。”
户部尚书顾言也跟着开口道。
“臣,也得到密报,这些日子,有不少异族来我大魏各地乡镇县府,疑似再测探但情报。”
刑部尚书张靖也得到了密报。
至于工部和礼部,他们自然不会得到什么情报,但兵部尚书周严,也没有得到什么密报。
这让周严自己有些奇怪了。
“如若当真如此,那就给他们一个教训。”
“陛下,臣立刻前去军机处,三日内定好战策,征伐异族,为大魏扫荡不平。”
周严出声。
兵部尚书主动邀战,这十分合理。
可陈正儒却摇了摇头道。
“不行。”
“若真打起来,北方蛮族必然会插手此事,到时只怕会引来新一轮的北伐之战。”
“如今大魏好不容易才安宁了一段时间,若提前北伐,将会步入万丈深渊。”
“再者,这只是老夫的猜想,万一他们不是这般想的,你主动征战,那更加麻烦。”
陈正儒一口回绝。
打,绝对不能打。
大魏不是打不起,而是不能打。
刚过了两天好日子,你就要开打,谁愿意打?
百姓肯定不愿意的。
“异族野心,路人皆知。”
“陈尚书,你语气已经告诉老夫,这事八九不离十了。”
“眼下,明明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可我等若是一直犹犹豫豫,只怕先失战机是一回事,回头丧失大魏国威,那才叫惨。”
“区区一群附属国而已,又不是北伐,难不成陈尚书怕了不成?”
周严有些没好气道。
明知道别人是这个意思,你不去打?难不成就光站着,让人家为所欲为?
真这样他不干。
“周尚书。”
“不管到底是不是这样,至少现在不要布局战争。”
“十二异族国肯定是做好了万全之策,真打起来,一定会牵扯北方蛮族。”
“这背后也自然有初元王朝与突邪王朝的身影。”
“一旦出兵,将会步步陷入敌人陷阱之内。”
“到时候覆水难收,大魏必须要接战,如此一来,再兴北伐,国家动荡,百姓恐慌。”
“内有藩王割地,一旦等大军北上,割地藩王只怕第一时间就要造反。”
“甚至一些妖魔鬼怪也会在第一时间出现,什么白衣门,妖门魔教,层出不穷。”
“到那个时候,大魏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深陷水火之中,不出几年,大魏将会沦陷,成为人间炼狱啊。”
陈正儒十分理智道。
不是说怕了一些附属国。
而是现在的大魏,不能打仗。
不管是大仗还是小仗,因为只要大魏起兵,就一定会有人小事化大。
到时候你就从主动变成被动,一步一步掉进敌人陷阱之中,硬生生搞死你。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
大魏没有小仗可言,开战就是全面战争。
陈正儒一番话说出,显得苦口婆心。
但周严依旧不由开口道。
“全面开战就全面开战!”
“还怕他们不成?”
周严如此说道,脾气火爆。
这道理他懂。
可若是硬着头皮吃亏,他不干。
他是兵部尚书,是有血性的,而且陈正儒说的这些,都只是猜测。
说直接点,自己的小弟,准备骑脸了,结果自己不打?这谁受得了?反正他受不了。
唉!
陈正儒没有理会周严了,而是看向女帝道。
“陛下,臣认为,此事先拖延几日,压一压,下个月便是科举,可以以此事为由,拖延一段时间再说。”
“这段时间,臣等好好商谈,既做好应急手段,又细细调查,想出对策方案。”
陈正儒出声,想以这种方式暂时拖延一下。
能拖就拖。
“允。”
女帝开口,她同意了陈正儒这个方案。
原因无他,大魏的确不能再战。
因为大魏没有小仗可言,出兵了就是全面战争,哪有什么局部战争可言。
先拖一个月。
然后再看看对方态度,如果对方又发来奏折,那就拒绝,再拖延一个月,对方肯定不会直接翻脸,还会进行洽谈沟通。
又拖一个月,到时候大魏再拒绝,又是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他们真的直接翻脸,大魏还可以拖延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下子就是四五个月。
好好操作一番的话,可以拖延半年的时间。
而这半年,大魏完全可以想出最全面最完善的办法来应对。
并且乘着这半年时间,大魏也可以快速发展。
总比现在面对要好。
“诸位爱卿回去好好想想吧,这件事情,不可传出。”
“行了,几位爱卿也累了,回去休息吧,今日不早朝了。”
女帝开口,她认可陈正儒的方法,同时让他们回去休息,现在已经到了卯时三刻。
“臣等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六部尚书齐齐开口,不过此时此刻,他们也的确没有什么心思继续待在这里。
离开养心殿后。
周严负手而行,他有些生气,但也明白大局,只是憋的难受。
堂堂大魏。
竟然对一些附属国畏手畏脚?
这如何不气?
刑部尚书张靖跟了过去,安慰和劝导对方。
户部尚书顾言则不由看向陈正儒道。
“陈尚书,大魏不能打。”
顾言只说了这一句话,他是大魏户部尚书,能不能打他最有资格说话。
现在银两不是问题,而是民心!
大魏如今好不容易开始蒸蒸日上了,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比之前一潭死水要好太多了。
这个时候,谁想打仗啊?
大家都铆足劲,等待大魏彻底繁荣起来后再讨论打仗的事情。
所以这个时候,不能打,也打不得。
听到顾言之声,陈正儒点了点头。
随后他开口道。
“老夫明白,待会老夫就去找一趟守仁,这件事情,看看守仁有没有什么办法。”
陈正儒如此说道。
此话一说,得到几位尚书一致赞同。
就如此,众人走出皇宫,而后各自离开。
陈正儒去找许清宵了。
这件事情,他也不知道许清宵有没有办法。
但此事涉及到了许清宵,也必须要告诉许清宵。
让许清宵有所准备。
可就在赶往去守仁学堂时。
一道道百姓之声响起,让陈正儒愣住了。
“什么?十二异族国联名起来,弹劾许大人?”
“司龙一族等,联名弹劾许大人?”
“这是什么事啊?”
“好家伙,还要罢免许大人的职位?”
“这些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哼,区区一群附属国,竟敢要求罢免我大魏官员职位?他们是不是傻了?”
随着一道道声音响起。
陈正儒愣在原地。
这是刚刚送来的情报。
为何百姓们知道了?
他将目光看去。
下一刻。
陈正儒眼神充满着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