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唐朝小闲人 !
其实每个人的主张和思想,都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韩艺也不例外,韩艺是一个老千出身,他不太喜欢死记硬背,他主张的是活学活用,他看书就是看个重点,看个大概,绝不会一字一句的去看,因为他是老千,学得东西太多太杂,不可能都系统性的去学习。
可是李治也有自己的思想,他是很喜欢诗词歌赋的,他觉得这非常重要,他虽然也知道韩艺说得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他的主观意愿,就是不太赞同,下意识就是抗拒的,可正欲反驳韩艺时,忽听得一人开口道:“老臣赞成韩艺的建议。”
李治一看,有些郁闷,说话的正是一直以来都非常低调的李勣。
又见李勣拱手道:“陛下,在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将兵法背得滚瓜烂熟,排兵布阵,无人出其右,可他却惨败于秦,就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运用,行军打仗是如此,治国同样也是如此。”
武将都站出来表示赞成韩艺的建议,他们本来就是支持韩艺的,现在老大都站出来了,更加是不遗余力的站了出来。
韩瑗、来济等一些大臣也都站出来表示支持,他们都是宰相,而且是能臣,他们都知道诗赋跟治国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文臣基本上都是持有反对意见的。
李治本想直接反驳韩艺的,可见李勣站出来了,开始变得犹豫不决,过得片刻,他道:“此事事关重大,朕还得考虑一下。”
那些文臣轻轻松了口气。
然而,他们这口气都还只是出到一半,韩艺又道:“陛下,微臣还想毛遂自荐。”
李治皱眉道:“毛遂自荐?”
“不错!”
韩艺道:“微臣想将微臣的贤者六学推荐给科举。”
很多大臣都开始捂脸了,这小子还真是不要脸,真当这朝堂是你家开的呀。
许敬宗是忍无可忍了,道:“难不成你还打算拿科举去考如何种田,岂不是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许多大臣都哈哈大笑起来。
等到他们笑完,韩艺才道:“许大学士,如果你觉得种田是一件很丢脸的事,那我建议你干脆饭也别吃了,你吃着农夫种的米,又觉得种田是一件丢脸的事,这非君子所为。”
许敬宗面色一沉,这小子真阴险,唐朝非常重视农桑的,心里这么想的,但决计不能说出来,道:“老夫何时说种田是丢脸的事,老夫只是说种田跟科举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韩艺道:“我不这么认为,官员的职责是在于管理,而管理的最高艺术就在于不管理,也就是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这就是管理的最高艺术。如果一个官员能够让一方百姓一亩地产出一百石粮食来,一妇月可织出上万匹丝绸来,他可以天天在家睡觉,朝廷还必须得赞赏他。
只有无能的官员,才会整天跟在百姓的屁股后面,念叨着,种田织布种田织布,可是地就这么多,你不发展农学,撑死也不会多出一粒米来。我在大唐日报上面非常清楚的阐述了农学的意义,就是让百姓能够更加省力的种出更多的粮食,先秦时期,一亩地产多少粮食,现在咱们产多少粮食,我宁可舍弃一百个像许大学士这样能干的忠臣,也不愿让农耕退回到先秦时代。因为没有粮食就没有安定,再能干的臣子也是弥补不了的。”
许敬宗气得鼓着双眼,可是却不知如何反驳。
崔义中道:“农学我就不说了,你那科学又是什么玩意?”
韩艺笑道:“科学是研究万物的,我的纸墨、香水都是来自于科学。为什么弓箭能够射出去?为什么船能够在水上行走,而同等重量的物体又会沉入水底?为什么墨水能够纸上写字?为什么铁又会生锈?为什么饭菜放久了会坏,但腌菜又可以保存很久?这都是科学。”
崔义中哼道:“我知道这事就行了,我要知道原因作甚?”
就是因为你这种人在,才导致我华夏民族今后会一蹶不振!韩艺难得奋青了一下,嘴上却笑道:“如果你知道铁生锈的原因,是不是就有希望想到办法阻止它生锈,如果铁铜不生锈的话,那每天可以为我大唐节约多少钱啊。如果你知道弓箭为什么能够射出去,是不是就能想到办法让弓箭射得更远一些,在两军对战中,这弓箭哪怕比对方射远一丈,那也是巨大的优势啊。
如果你知道墨水的特性,是不是就有可能发明更多更好的墨水,好的墨水,好的纸,不但可以让写字的人心情愉快,创作出更好的诗赋来,还能够保存的更加,并且应用于应刷术上面。如果你知道这腌菜为什么能够保存很久,是不是就有可能想到办法将粮食储存的更久。如果你能知道船为什么在水上行走,是不是就有可能想到办法,让我们大唐的战船变得更大、更快、更坚固。
旧儒学思想是让国家变得安定、和谐,这是基本,而我的新儒学思想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让国家变得更加强盛、富裕。我认为大唐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已经是非常和谐、稳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唐变得更加强盛、富裕。”
许敬宗哼道:“什么新儒学,这都是你自个认为的。”
韩艺耸耸肩道:“我不过是在做那董仲舒做过的事情,谁规定我大唐就不准再出一个董仲舒了,你这是看不起我人杰地灵的大唐。”
这小子脸皮厚的,简直就是丧尽天良啊!
那些文臣恨不得用口水淹死韩艺,你也配合董仲舒齐名。
李治也都有些为韩艺感到脸红。
韩艺毫不在乎,他真不觉得自己是在吹牛,他确实认为自己比董仲舒要强,又向李治道:“陛下,我大唐科举制度远胜于前朝,不过就是没有好好利用罢了,以前的科举分常科和制科,进士科和明经科都包含在常科里面,而制科是为朝廷招纳特殊人才的,但是制科一直不受重视,导致形同虚设,但是微臣认为朝廷离不开制科,工部需要兴修水利、宫宇的人才,户部需要算账的人才,兵部需要研制武器的人才,等等。
而制科对于科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因为他能够让人才分流,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毕竟有些人擅长打仗,有些人擅长治国,但两者缺一不可。微臣建议将六学统一规划到制科里面,为朝廷提供各种各样的人才。”
许敬宗一听,心里乐了,你小子还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道:“陛下,虽然老臣有所不认同,但是特派使说得也的确不无道理,老臣认为可以试一试。”
制科是出来就要面临淘汰的东西,因为制科求的是特殊人才,一般选官不从制科里面选,哪怕选上了,也都是一些没有实权的官员,没有权力的官,谁愿意当,而且制科是皇帝开口说考才能考,没有规章制度的,不像常科一样,年年都考,故此不受人重视,没有人去考这些,所以后来就淘汰了,你把贤者六学扔到制科里面来,那你不就是自取灭亡么。
又有一些大臣站出来支持韩艺,其中有些是真的有才之士,还有些就跟许敬宗一样,垃圾就应该放到垃圾桶里面去,这是正确的。你们寒门不是推崇贤者六学么,你们寒门就都去弄制科吧,咱们士族走进士科,皆大欢喜。
李治不懂这贤者六学,听着也好像有些道理,尤其是农学,这值得去发展的,毕竟大唐是小农经济,农耕也是国家头等大事,点点头道:“此事朕准奏了。但是关于这六学如何考,考什么,这个你还得上一份详细的奏章来。”
“微臣遵命!”
韩艺暗想,你们这些家伙,忘记是我干什么的么,我可是一个老千,比商人还要狡猾的老千,老千生产的商品,哪怕是一坨屎,也是能够卖出去的,哥们既然生产了这玩意,就必须将它卖出去。又笑眯眯道:“陛下,关于科考,微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还有!
李治虽然有些不耐烦了,但他得忍,毕竟他要从谏如流,道:“说吧。”
韩艺道:“一旦大兴科举,可以预见的是,这将会成为我大唐子民的头等大事,甚至可能发展为一考定终身,这对于百姓而言意味着一生,但仅凭科考的成绩而言,未免有些武断了。因此微臣建议,应该将考生平时的行为、品行作为重要的参考。朝廷要得不是那些贪念权势的人才,而是那些有抱负,有理想,是真的想未国家和百姓作出贡献的人才。”
李治本来是不耐烦,但这一听,有点意思,道:“你详细道来。”
“是。”
韩艺道:“微臣以前在扬州的时候,曾听闻扬州有一个考生,总想着当官,因此他拼命的读书,而他年迈的父母就拼了命的耕地、织布,养着他,供着他,因而积累了一身的病痛,然而,在家里的时候,他父母若声音稍大一点,影响到他看书了,都会招收到他的责骂。但是此人饱读诗书,你要与他论孝道,他能跟你说上一天一夜,绝不重复一句话。我朝科考中也有考《孝经》的内容,你要他考这个,他绝对没有问题,但陛下认为他这么是孝顺还是不孝顺?”
李治皱眉道:“此人当然是不孝之子。”他是很注重孝顺的,很不开心。
韩艺道:“科举的弊端就在这里,虽然我们考得都是道德、孝道,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有些人读这些书,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已,但并不会这么做,所以微臣认为一个人平时的表现,是最能够体现这人的品行和道德的,圣人说得那些,不是体现在纸上的,而是体现在生活当中,因此微臣建议将这一部分考核的内容,放到生活中去评估。一人可以隐瞒一时,但是他隐瞒不了二十年的过去。”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朕非常赞同你的这番建议,孝道不是嘴上说说,还得看平时的表现。道德、礼仪也皆是如此。”
韩瑗突然道:“陛下,特派使之言虽不无道理,但是这施行起来十分复杂,难以付诸实践,而且考核的官员也有可能会借此敛财,滋生出腐败来。”
李治点了下头。
韩艺笑道:“在我大唐还是有许多不为五米折腰的君子,朝廷不能让官员去考核这些,因为官员还是要顾忌人情世故的,应该从民间挑选出一些品格高尚,有名望,受人尊敬的名士前去各地考核。这些人必须一生中的都是没有污点,至少在道德上是没有污点的,而且随机分配,这样可以防止腐败的发生。”
李治嗯了一声,道:“这倒是一个好法子。”话虽如此,他的计划完全给韩艺大乱了,心里也没有底,目光扫视群臣,见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于是朗声道:“特派使说得不错,兴科举事关重大,不能过于激进,但慎重考虑,尔等回去之后,多想想,朕也得好生考虑一下。”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喊道。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