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生活在六十年代 !
李巧花瞪大眼睛看着于暖手里拿的东西, 看了半天, 没看出半点门道:“啥啊?”
“......”
倒是于建宗懂得多点, 看到人参, 惊讶异常:“哪来的?”
“西山上挖的,我看着像, 不确定是不是。”于暖回答。
下午回来她拿着医书对比过多次,差不多能确定是人参。
这次东西从空间换出来, 上面压根没标名,孤零零的一根,长倒是很长,叶子却有些蔫。
“一会去让你爷爷看一下,这东西我也不确定, 只在书上看过一眼。”说完, 于建宗扭头,给眼巴巴看着他们爷俩打哑语的李巧花解释:“可能是人参, 不过具体还得等咱爹看一下。”
“人参?”由于惊讶李巧花声音拔的老高,看到于建宗打眼色她才反应过来,压低声说:“西山咋会有这个?还是让咱爹先看看再说吧, 这么老大别不是弄错了。”
乡下人都知道人参这个东西,却少有人见过,像李巧花这种,东西摆在眼前都不认识的更是不少。
拿上人参, 一家三口去了老宅。
天刚蒙蒙黑, 老宅还没关门, 他们到的时候,老两口正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在葡萄树底下乘凉。
“爹,娘。”于建宗喊:“你们吃了没?”
“哎,吃了,你们呢?”回话的是于老太。
“我们也吃了,来找我爹有点事。”
于老汉把人参拿在煤油灯旁,照了好几次才说:“是参。”
拿着掂量了下,觉得不轻,他又说:“年数还不小,不过参也有个三六九等,那个我不咋会看,还得让懂行的来看看。”
鉴定完,老爷子一抬头,见大儿两口子眼巴巴看着,一副等他拿主意的模样,略一沉思他说:“这么着吧,明儿早晨我带小暖去一趟你们范叔家,让他看一下,再一个这东西你们打算咋弄?是趁着新鲜出手还是炮制好存起来?”
夫妻俩一听,眼神都瞟向于暖,毕竟是闺女发现的。
最后于暖以一句:“到时候看看师傅咋说吧。”终结了这个事。
至于于暖为何会这样说,完全是她不懂现年代人参行情,要搁前世,跟她说个异兽异植卖还是留下,她保准能立马做决定。
现年代人参只流传在乡亲们口中,都说值钱,到底多值钱又没人说的上来。
第二天一早,于暖跟着于老汉,去了小李庄。
距离上次于暖拜师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中间她倒来过两次,跟着她师傅学了几种药材的简单炮制,不过自那之后于老汉是没再来过。
于暖跟着于老汉走进范家大门,看到范老太太背对着大门,蹲在瓮边洗碗,她问:“师娘,师傅在家吗?”
“刚进屋,你早饭吃了没?”范老太扭头,一看来的不止于暖自己,立马朝屋里喊:“老范,于老哥跟小暖来了。”
祖孙俩这次来的早,主要是没提前打招呼,怕范仲安不在家。
把于家祖孙招呼进屋,刚一坐下范仲安就问:“有事?”
现年月家家都穷,没事很少出门走亲访友。
“嗯,昨儿小暖去山上,挖到颗参,拿来让你给看看。”
说着,于老汉弯腰,把包裹严实的参从背篓里拿出来,递到范仲安面前。
看到人参的第一眼,范仲安眼睛一亮,凡是学中医的就没有不爱名贵药材的。
小心接过人参,边打量他边评估:“上等老山参,少说也得有三百年,是个好东西。”
加上参须差不多一米多,掂量着没有一斤也得八两。
打量完,范仲安把山参放桌上,抬头问坐他对面的祖孙:“你们是想卖出去还是留下?”
就在于老汉沉思空档于暖开口问了:“师傅,能卖很多钱吗?”
“卖个三四百不成问题,不过我建议还是留下好,现在这东西少见。”
好东西留手里,是老一辈的习惯。
最后于老汉听范仲安建议,打算把山参留下。
问完人参的事,祖孙俩倒没耽搁,趁天还早,跟范仲安告辞,离开了小李庄。
现在各村吃集体食堂,都是按人头分饭,要是他们再厚着脸皮留下吃一顿,范家难免会有人吃不饱。
赶在晌午饭前,祖孙回到家,于老太见他们顶着大太阳回来,赶忙递上来两碗绿豆汤:“刚打来的,喝碗降降暑,衣裳都溻透了。”
于暖端着绿豆汤,见家里只有老太太在,有些疑惑:“我爹还没散工?”
昨晚说好散工都来老宅,眼看都快十一点半了,搁平常地里早散工了。
前两天,村里铁矿石终于炼完,最近搞建设的队员们暂时算告一段落。
虽说建设不搞了,可庄稼自打种上,天就没下过雨,旱的地已经开裂,最近几天队员们都在担水浇地。
“没呢,估计还要一会,你们歇会吧,我去食堂打饭。“说着于老太拿起碗就要往外走。
于暖一口气把绿豆汤喝完,放下碗赶忙把人拦住说:“我去吧,您自个儿也拿不了,我叫上阳子跟我一起去。“
队里食堂因为人多,闷热程度比站在太阳底下干晒还难受,本来老太太年纪就大,中暑就不好了。
姐弟俩打完饭,正好跟散工回村的队员碰上,打过招呼,姐弟俩端着饭菜,稳稳的走向老宅。
走在后面的村民看着他们的背影,难免念叨起来:“要说懂事的孩子,还得说于家几个,也不知建宗两口子怎么教的。”
别家可不敢让孩子单独出来打饭,都是年纪不大玩心正重的时候,路上打闹起来,手一个不稳,饭菜都得喂地上。
感叹完又说:“我们家几个从小没少挨揍,就是没记性。”
有人调侃:“你问问去呗,不过除了阳子,晴晴跟小暖从小就懂事,倒没见他们两口子打过。“
“得了你们,人家两口子把仨孩子都送学校去了,这你们咋不学学。”
此话一出,议论纷纷的几人,立马住了嘴。
虽说现在都吃食堂,各家也不用再喂家畜,家务活都减轻不少,不用单拉着孩子在家干活,可上学的学费却不是大风刮来的。
姐弟俩端着饭进老宅的时候,于建宗两口子早他们一步进的家门,正蹲南墙根水瓮边上洗手洗脸。
午饭吃完,趁于晴跟于阳帮忙收拾碗筷,没在屋里,于老汉跟大儿两口子说了下上午从范仲安那得来的消息。
“你们范叔说小暖挖的这颗参,至少有三百年,是上等老山参,卖的话能卖个四百多块。”
一听能卖四百多,李巧花心里一荡悠,张张嘴想说卖。
毕竟现在城里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最多也就20块,卖了这一支野山参,家里仨孩子读到高中的学费至少都有着落了,说不定还能供老大读完大学。
可自家男人一直没说话,李巧花扭头看了于建宗一眼。
于建宗倒没着急开口,给了她个安抚的眼神。
于老汉见大儿子没一听到钱就不管不顾,接着又说:“不过你范叔也说三百年往上的野山参少见,建议留下,往后要是缺钱倒也能卖,不过到底咋样还得看你们,你们商量商量,到底是留下还是卖掉。”
听老爷子话里意思留下最好,于建宗也倾向留下,不过家里毕竟不止他自己。
他挠了挠头,问于暖跟李巧花:“我觉得留下行,你们咋看?”
于暖先发表的意见:“我也觉得留下合适,说不定过两年会涨钱。”
“嗯,那就先留下吧,不过鲜着不行吧?得晒还是咋?”家里大部分都倾向留,李巧花倒没再说卖,她想的跟刚刚老爷子说的一样,家里没钱了再卖也不迟。
“洗洗干净,先栓跟绳子晾起来。”是祖孙回来前,范仲安特意教于暖的,生晒参的方法。
人参的事就这样看似轻松的带了过去。
没过几天,眼看天还不下雨,庄稼光靠人力浇的也不匀称。
这天吃着午饭,于暖叮嘱于阳说:“下午你别出去了,跟我去西山挖些野菜回来。”
本来因为连阴雨庄稼种的就晚,出的苗也不好,又赶上干旱,到秋天地里庄稼还不知能收上来多少,按上一世华国历史,1959年的秋天日子就会不好过了。
趁现在山上绿草成荫,还是尽早着手准备最好。
听了于暖的话于阳一呆,疑问脱口而出:“哎?挖野菜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