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寒门祸害 > 第2211章 如期而至

第2211章 如期而至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寒门祸害 !

    次日,早朝。

    百官准时来到金銮殿迎接姗姗来迟的隆庆帝,隆庆近来沉迷于女色,不仅脸色明显不佳,身体亦是日显削瘦。

    经过这一年多的相处,百官亦是知晓嘉靖是什么性情的皇帝。跟着清水寡欲追求长生的嘉靖不同,隆庆已然是一个贪财又好色的懒惰皇帝,好在隆庆没有罢朝偷懒的勇气!

    隆庆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显得无精打采地在龙椅坐下。在皇位呆了一年多,他亦是从那个小心谨慎的小白兔变成了有些脾气的小羊羔,却是用背部贴到椅把便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

    陈洪隐隐感到今日的朝堂不得安宁,跟着以往那般扯着嗓门道:“百官肃静!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众官员纷纷抬头望向最前面的五位阁老,原本林晧然是最为闪亮的一个,但随着徐阶跟隆庆渐行渐近,徐阶已然是老树逢春般,朝廷呈现两虎相争的局势。

    站在最前面一列的徐阶却是眼观鼻、鼻观心,宛如老僧入定般,已然是不打算站出来奏事。

    现如今,徐阶和林晧然等阁臣都不会主动奏事,往往都是交给下面的人替自己冲锋陷阵,到了关键时刻才站出来一击制胜。

    林晧然亦是渐渐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特别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在早朝几乎都是一言不发。

    当然,他的沉默既不是对徐阶的退让,亦不是接受自己失败的事实,而是他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亲自上阵。

    最为重要的是,他正在等待着一个好时机,一个能够彻底扭转战局的机会。

    虽然五位阁老都是一言不发,但大明终究是管理着两京十三省的辽阔王朝,却是要处理着种种事务。

    轮到六部尚书奏事之时,礼部尚书张居正请求裁定册封东宫当日时前去太庙诏告的人选,而后又上报琉球国中山王尚元遣人贡方物入贺的招待事宜。

    只是今日的事情不多,吏部尚书朱衡等人都没有任何动作。

    “皇上,请拨太仓银十八万于辽东镇、五万六千馀两于蓟州镇、五万一千馀两于延绥镇、五万一千馀两于固原镇、三万三千馀两于宁夏镇、四万一千馀两于甘肃镇为主客兵饷!”兵部侍郎吴桂芳负责兵饷的发放工作,却是上前奏请地道。

    这

    尽管殿中的官员都知道大明的兵饷开支甚巨,但听到各镇所需要拨放的兵饷之时,亦是暗暗感到头疼。

    如此庞大的军费开销,偏偏养着一帮无能将士,这一笔笔军费开支简直是肉包子打狗。

    隆庆稍微打起精神,却是认真地求证道:“吴爱卿,这个数目确定没有错吗?”

    殿中不少官员亦是纷纷扭头望向吴桂芳,这粗略计算竟然开支达到四十万两之多,却是淮盐旧例收入的三分之二。

    “启禀皇上,此次所需拨发的兵饷数目经兵部反复核算,并无错漏!”吴桂芳先是一愣,而后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隆庆想到早前自己要从大仓挪用一万两白银进入内库,还需要徐阶从中调和,不由得扭头望向户部尚书马森,现在应该是继续哭穷了吧!

    “皇上,请下旨拨太仆寺马六百五十匹马价银七千八百两给蓟镇,其余数目太仓可承担!”马森迎着隆庆的目光,当即便是进行表态道。

    得益于广东市舶司、苏杭织造局、盐税和关税的提升,大明的财政虽然说不上充裕,但亦是能够应付得了九边军费的开支。

    不仅是因为林晧然掌管兵部,现在看到九边的将士越来越有军人风姿,特别辽东、蓟州和宣大已然有跟蒙古大军一战之力,令他愿意做好这个后勤大管家。

    隆庆本以为会遭到推脱,却不想马森竟然如此痛快同意,先是微微一愣,而后从善如流地道:“准奏!”

    有时候他真心不明白这户部大仓是有钱还是没钱?而今马森面对庞大的军费却连眼皮不眨一下,偏偏自己每次要钱,却是屡屡被财政困难为由拒绝。

    或许李芳说得对,自己可以效仿父皇的帝王权术,让徐阶和林晧然相互制衡,而自己这位帝王是渔翁得利。

    “皇上圣明!”马森和吴桂芳不知隆庆所想,却是进行恭维地道。

    “皇上,臣有事启奏!”吏部左侍郎王本固看到吴桂芳退了回来,当即便是向前一步上呈一份奏疏道。

    旁边的一个小太监当即上前接过那份奏疏,却是将那份奏疏交给陈洪,而后再由陈洪将那份奏疏转交给隆庆。

    咦?

    马森等人知道王本固既是徐党中的一员,又跟杨博的山西帮走得很近,却是不由得引起了警惕之心。

    而今王本固站出,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事,甚至是双方大碰撞的导火索。

    郭朴亦是隐隐感到了一丝异样,却是扭头望向左边,看到徐阶的嘴角明显挂着一丝笑意。

    林晧然一直都是闭目养神,只是听到身后的王本固站出来之时,却是将眼睛慢慢地睁了开来。

    隆庆接过那份奏疏之时,显得敷衍地打开道:“王爱卿,请奏!”

    “皇上,今九边已宁,蒙古臣服我大明许久!去年冬蒙古遇寒潮,而我大明物产丰盛,故请彰我天朝上国风范,允许山西跟蒙古互市,以助蒙古度过此次灾情,顺义王必对皇上感恩戴德,世人亦会称颂皇上仁慈!”王本固看到奏疏已经到隆庆手里,当即便是请命道。

    这

    随着互市方案突然被抛出,整个金銮殿变得落针可闻,大家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这跟蒙古的关系才刚刚缓和,王本固竟然提出要跟蒙古人互市。

    要知道,大明跟蒙古早已经是血海深仇,纵使现在关系已经缓和,但双方还远远没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地步。

    现在大明跟俺答互市,看似大明彰显大国风范,实际是对俺答的一再妥协和让步。

    只是让他们不明白的是,却不仅这个提案仅仅是王本固的个人诉求,还是包含着徐党和山西帮的强烈愿望。

    “皇上,蒙古狼子野心不足与谋啊!”

    “皇上,蒙古一旦恢复元气必屠我边境百姓,还请三思!”

    “皇上,俺答图谋互市已久,经历强掳我子民无数,岂能予之?”

    潘晟等官员很快回过神来,有鉴于自身的气节和保持着对俺答的警惕,却是纷纷站出来表态道。

    这

    隆庆却是知道蒙古去年冬天遇灾之事,满达日娃为此还多次向他诉苦本来他心里亦是有意帮俺答度过难关,彰显自己的明君风采,却是没想到招来群臣的反对。

    “皇上,却不知可还记得林阁老去年之言?”朱衡深知互市是山西帮卖国求荣之举,却是站出来朝隆庆拱手道。

    隆庆先是一愣,而后疑惑地反问道:“朱爱卿,不知是什么话呢?”

    这

    殿中不少官员当即想起林晧然去年的未雨绸缪,只是看到隆庆如此反应,却是知道这个头脑愚笨的皇帝将事情已然忘记。

    “蒙古人乃狼子野心也,一旦他们通过互市得到燧发枪,我大明危矣!”朱衡抬头望向隆庆,显得言真意切地道。

    王本固似乎早已经知道会出现这个论调,却是即刻反驳道:“一国之胜在于明君之治,在国泰民安,在将士一心,何必惧怕区区一个燧发枪乎!若真害怕燧发枪工艺外泄,可让边境严加审查便是,列入不可交易的品类。岂可因噎废食而错失以德感化外夷,彰显我大明英主贤名!”

    说到最后,他朝着隆庆拱了拱手,令到隆庆当即是心花怒放。

    尽管在早前他亦是害怕燧发枪工艺外泄,只是俺答臣服自己后变得如此老实,而自己亦可以像王本固所说般严防,似乎亦是一个可行之策。

    “你说得倒是轻巧,一旦外泄又当如何?”吴桂芳深知王本固就是山西帮的走狗,当即站出来对王本固进行指责道。

    王本固已然做好“乱战群臣”的准备,却是当即回应道:“老夫以为只要严防死守便不会有外泄之事!而今大明跟蒙古交好,而不是继续交战,亦是给予大明休养生息和厉兵秣马之机,此举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直沉默的林晧然听到这个论调却是笑了,这所谓的休养生息和厉兵秣马不过是借口,在原先的历史恐怕也是如此这般论调,却不知正是这种向敌人妥协的举措葬送了大明王朝,令到华夏民族遭到了一场大浩劫。

    徐阶注意到林晧然的异样,却是抢先站出来提议道:“皇上,此事既然引发如此的大的分歧,不若将此事交由延议可好?”

    延议无疑是明朝解决问题的常见方式,特别隆庆并不是嘉靖那种一锤定音的皇帝,故而更要依仗延议这种解决方式。

    这

    殿中的官员看到徐阶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却是知道互市不单是王本固的个人愿意,亦是山西帮和徐党的共同诉求。

    有鉴于林党是坚定的主战派,而今双方意见明显产生分歧,这个三月的朝堂已然不会平静。

    “准奏!”隆庆对互市并没有抗拒的心理,当即便听从徐阶的建议道。

    “皇上圣明!”徐阶看到目标已经达成,当即便是拱手恭维道。

    郭朴等人看到这对君臣再度一唱一和,却是无奈地交换了一个眼色。

    早朝继续,只是接下来都是一些小事,却是没有爆发冲突。

    随着退朝的声音响起,众官员便是恭送早已经心不在焉的隆庆帝离开。

    很多官员在临走之时,却是忍不住多瞧徐阶一眼。

    以林晧然现在的声望,加上互市必定遭到主战派的强烈反对,徐党那边根本没有胜算。只是明知道没有胜算的事情,为何徐阶还要将这个事情推到延议呢?

    朝阳已经升起,正在普照大地,将紫禁城渲染得金碧辉煌。

    跟着往常一般,林晧然和郭朴已经是忘年交般,一道沿着宫道朝着文渊阁而归。

    郭朴抬头望着刚刚升起不久的朝阳,却是轻叹一口气道:“若愚,真被你料到了,徐阶那边果真是要推行互市!”

    “此事不难猜测,徐阶跟山西帮走这么近,自然是要帮着推动互市!”林晧然的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却是淡淡地说道。

    郭朴默默地点了点头,显得担忧地道:“他们此次像是有备而来!”

    “皇上而今独宠满美人,再受王本固这么蛊惑,心里怕是希望开通互市,但于国于民,时下的大明都不能跟蒙古互市!”林晧然已然是看穿了隆庆的心思,却是目光坚定地表态道。

    郭朴感受到林晧然的态度,却是故意开玩笑道:“若愚当真不是出于政治立场?”

    “我是主战,但必不好战,如果能和平解决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时下的大明,和平解决的后果是让国力每况日下,亦是错失华夏崛起的最好时机!”林晧然显得推心置腹地说着,而后脸上充满鄙夷地道:“若是真跟蒙古互市换和平,不说丢了我们华夏的气节,这个朝堂和边将只会更加腐化。用几十年的虚假太平来换我华夏数百年屈辱,我林晧然断然不会同意,九边百姓亦得鞑子血债血偿!”

    郭朴感受到了林晧然为国为民的决心却是暗叹一声道:“徐阁老和山西帮对此恐怕是势在必得,而今皇上又支持徐阶,此事恐怕难办了!”

    “我知道!只是不管如何,我在这个事情上不会妥协,我一定要带大明走上强军之路,一定要让华夏民族站在世界之巅!”林晧然自是知晓隆庆的态度,但没有丝毫退缩地表态道。

    现如今,他不在是长林村那个为了温饱而上山砍柴的穷书生,而是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已然有机会成为时代的掌舵者。

    郭朴扭头打量着林晧然,隐隐间找到自己年轻时的那个影子,只是眼睛却是闪过一种无奈。

    曾几何时,他亦是想要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但最后却发现这个国家终究是朱家的,他只不过是朱家的一个臣子。

    亦是如此,一旦自己的意志跟当今皇上相悖之时,为了所谓的忠义,亦为了自己的富贵荣华,往往不得不屈从于当今皇上的意志,做出一些违心之举。

    原本他想要劝阻林晧然,只是想着这个腐朽的王朝确实需要改变,亦需要林晧然这种人来掌舵,话到嘴边便是咽了回去,却是希望林晧然能够在夹缝中带着华夏走向真正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