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大唐孽子 !
沙洲算是大唐伸到西域的一个触角,是河西走廊最西边的一个重镇。
敦煌城下沙如雪,敦煌城头无六月。
在漫天黄沙之中,一支大军正在缓慢的往西而去。
“大总管,出了这沙洲,就是一片沙漠,地无水草,气候异常。”
契苾何力骑着一匹骏马跟在侯君集身后。
去年十二月,李世民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同时任命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率领两万大军以及突厥、契苾部落的一万多人征讨高昌。
不过,大军实际上是年后才真正的出动,到了四月底才即将踏入西域的地盘。
这契苾何力作为契苾部落的首领,是大唐少有的熟悉西域情况的将领。
虽然他是一个番将,却是很得李世民信任。
所以,一路上侯君集也是很尊重他的意见的。
“契苾将军,这骆驼真的耐干旱、耐炎热,比骏马要更加适合携带出征西域吗?”
侯君集回首看了看身后负责携带各种补给物资的骆驼队伍,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
这样的仗,他可是从来没有打过。
长安城距离高昌国有七千里,哪怕是出了沙洲,也还有非常远的路等着自己,甚至是最难的路等着自己。
好不容易能够单独带兵出征,他自然是不希望无功而返。
当初征伐吐谷浑的时候,什么功劳都没有捞到,可是让他遗憾了好久。
“大总管,这骆驼确实是沙漠地区最好的运输工具。也辛亏是凉州那边西北贸易提前准备了上千只骆驼,要不然一时之间还真的没有办法找到这么多的骆驼来驼运物资。”
侯君集跟楚王府的关系非常一般,所以西北贸易无事献殷勤的态度,让他还是担心对方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他哪里知道,马周也好,李宽也好,对于大唐平定西域的举动,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但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还是问题吗?
如今西域普遍是在西突厥的统治之下,虽然西突厥的国力正在走下坡路,但是西域的那些小国,普遍还是认西突厥这个老大的。
如今高昌这个跳梁小丑跑出来刷存在感,不把它给灭了,以后这丝绸之路还能走吗?
所以,于公于私,西北贸易都是会大力支持朝廷军队西征高昌国的。
甚至在侯君集大军身后几百里,西北贸易就有一支商队远远的跟在队伍后面,准备将生意进一步的在高昌国扩展开来。
“哼,本将也不会白占他们便宜,只要这骆驼真的那么好用,到时候高昌国破之时,西北贸易自然会获得相应的补偿。”
侯君集并不担心高昌国有什么难打的。
要不是因为气候这么恶劣,出动个一万兵马,都能让高昌吃不了兜就走。
“薛将近的前锋营如今应该已经冲入沙漠之中,再过一两个月时间,大军就能出现在高昌的边境了。”
薛万均的勇武,在大唐其实也是有数的,并且也算是深的李世民信任,这一次是出征高昌的副总管,带着前锋营出击。
侯君集:“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今日在此处扎营,明天大军也进入沙漠,这一次大家在路上受了多少罪,都要从高昌国那里找回来。”
……
蒲罗中。
经过了尉迟环的多番努力,码头附近一座相对简陋的船只维修作坊总算是建成了。
李宽自然是不希望飞剪船的制作技术流传到南洋,所以蒲罗中的作坊,只具备船只维修保养的功能。
这对于出海的船只来说,其实非常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瓦良格号底部满是海洋附着生物的图片,密集恐惧症患者看了绝对会起鸡皮疙瘩,不信的可以度娘一下了解一番。
这船只长期在海上漂,要是没有及时维护,船只的寿命将会大大减小,船速也会受到影响。
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船只的寿命和安全。
而这维修作坊,就是负责船只保养和维修。
“李兄,这‘观狮山书院号’已经维修保养完毕,所有淡水和食物也都装船了,明天我们就可以正式启航了。”
李义协站在码头上,看着旁边焕然一新的船只,心中涌起了一股激动的表情。
虽然这一次,目的地不是楚王殿下说的有着高产粮食的美洲;但是从地球仪上来看,澳洲一样是非常庞大的一块大陆。
观狮山书院号只要证实了这片大陆的存在,就足够流芳百世了。
“义协,此番南行,大家完全不熟悉海况,哪怕是有粗略的海图指引,风险也是很高,你可是家中的嫡子,可真的想好了?要不你就留在蒲罗中等我吧。”
李耿看了看李义协,觉得不用两个人同时去冒险也是可以的。
“说的好像你就不是一样?怕死我就不会出海了。”
都到了蒲罗中了,李义协自然不会听李耿的话,留在蒲罗中享福呢。
再说了,蒲罗中城里头连女人都没有几个,享的那是什么福?
朱银:“两位郎君,其实按照海图来看,此番船只往东南方向而去,一路上应该都是会碰到不少陆地,只要别撞上风暴,其实危险性还是比较小的。”
出海航行,有陆地往往就意味着有生机。
最怕的就是淡水尽、粮食绝,四周又是茫茫海水,看不到陆地的影子。
朱铜:“对啊,我二哥说的有道理。南洋这些岛屿,虽然经常有奇奇怪怪的动物,但是真要是有必要,在岛上还是很容易找到吃食的,此番去探索澳洲,肯定能够一帆风顺。”
“你们两家伙,我也是服了你们了。就为了证实房郎君说的南半球的气候跟北半球相反,居然连性命都不要了。”
李义协看了看身边的朱银和朱铜,心中也甚是佩服。
以前在书院里的时候,作为勋贵子弟,李义协是不大看得上朱银两兄弟的。
更直接一点说,他们之前在书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交集。
不过,一路以来,大家同在一条船上,互相之间也见识到了对方的本事,关系慢慢的就变得融洽了。
如今更是已经是生死之交,自家兄弟一样了。
朱铜:“世界很大,要多出去看看。楚王殿下的谆谆教诲,我可是一直铭记于心呢。这次船队继续往南而去,可不仅仅是确认气候变化这个意义。”
“哦?那还有什么意义?”
李耿倒是好奇的看了看朱铜兄弟。
在他的理解当中,研究气候这事,似乎是太史局那帮人干的,要是李谚在搞这个,他倒是不觉得奇怪。
毕竟李谚的阿耶李淳风就在太史局供职,多研究一下气候的变化,应该还有点用处。
朱铜:“李郎君,这出海航行,最怕碰到的就是飓风了吧?”
“当然,海上的飓风有多厉害,你也是见识过的。一旦是在外海里头碰到飓风,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天意了。听说当初尉迟郎君他们第一次下南洋的时候,就碰到了飓风,差点全军覆没。”
李耿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高产粮食,在观狮山书院的时候可是好好的学习了一番出海航行相关的各种知识,对于这些注意事项和典故自然是很熟悉。
“那如果我们有办法根据气温的变化,根据云朵的变化,根据风向的变化,提前预测飓风的到来的话,那你觉得这有没有意义呢?”朱铜脸色露出一个笑容。
“你们有办法预测飓风什么时候形成?”
一旁的李义协忍不住问道。
朱铜:“除了天上的神仙,没有人有办法预测飓风的形成。”
要是李宽在这的话,倒是要为朱铜随口而出的这句话点个赞。
因为要确认飓风的形成,必须要有卫星云图才行;这可不就是相当于要在天上能够看到云朵的情况,然后才有办法预测。
很显然,天上要是真的有神仙,他们是可以看到云朵的变化的。
“那你刚才那话是什么意思?”
李义协觉得自己被调戏了,脸色变得有点难看。
“虽然没有办法预测飓风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形成,但是假以时日,我可以至少提前一天预测飓风将要来临。如果在海上航行,提前一天就知道了飓风将从哪个方向过来,那么岂不是有很大的概率躲过它们?哪怕是不能完全躲开,至少也是可以躲到风暴没有那么强烈的地方吧?”
朱铜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到提前预测飓风的到来,但是他已经隐隐的触碰到了一点思路,觉得自己迟早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其实,我们的研究不仅是可以用来提前预测飓风,还可以确认海水流动的方向。如果出海的时候能够顺流而行,速度肯定是要比逆水而行要快很多。在缺少淡水和粮食补充的海面,速度越快就能让风险变得越小。”
朱银站在旁边,跟自己弟弟一唱一和的宣传了一下自己的研究。
“这海水还有流动方向?”
李耿狐疑的看了看朱银兄弟两,明显是不大相信这种说法。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确认这一点,但是按照之前楚王殿下在给书院做的一堂讲座里面,提到了洋流这个概念,按照殿下的说法,出海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把握洋流的变化,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航海时间,还能提高航行的安全性。”
朱铜微微抬着头,很明显是想到了什么。
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门前的那个地球仪,朱铜几乎已经能够完全背下来里面的情况了。
为了让自己的气候研究理论得到证实,朱铜希望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地球仪上的主要大陆和海洋给走一遍。
当然,这种想法,哪怕是他的兄弟,他都没有说的。
李耿:“真要按照你这么说,岂不是那些道士做法,其实完全是骗人的?这刮风下雨,其实就是气候变化,是能够预测的?”
“我没有这么说,但是人家的做法到底是什么回事,这就要你自己来判断了。”
道教可是大唐皇室大力支持的一股力量,朱铜可不想随随便便的把他们给得罪了。
“行,只要你们两兄弟真的能够证明刚才说的东西,到时候我肯定跟许参军说明你们的功绩,让你们成为书院的教谕,甚至还能去太史局兼任个什么职位呢。”
李耿作为李忠的儿子,跟长安城里好多武勋都有来往,甚至就连李世民也时不时的能够见到。
这个优势,朱铜两兄弟是永远赶不上的。
有时候,投胎也是一种能力啊。
……
九条浩之如今是汉城有名的大商家。
而以他名字命名的九条贸易,是汉城高句丽贵族们最大的一个合作商家。
“何管事,刚刚探听到的消息,高句丽的太子高桓权已经启程前往长安朝贡了,而高句丽边境的长城也基本上修建完成,目前高句丽国内,似乎看不到有什么跟大唐过不去的动静。”
九条浩之今天跟汉城的几个高句丽贵族吃了个饭,送上一些精美的水晶制品,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前年高建武派兵侵犯新罗北部的七重城,结果新罗将军阏川率军迎战,与高句丽的大军在七重城城外大战了一场,一向自视甚高的高句丽大败而归,之后他们就收敛很多了。不过,我还是坚信楚王殿下的判断,这高句丽,终究会是一个祸害,大唐迟早跟它们是有一战的。”
何青泉虽然心里面也有一些不理解。
以如今高句丽国王高建武对待大唐的态度,虽然充满了防备,但是面子上还是认大唐这个老大的。
为何楚王殿下就会认为高句丽迟早狼子野心呢?
莫非真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这九条浩之也不是唐人,办事却还是挺忠心的呀。
“属下明白,这两年,那个贺建也联络上了近千当年大隋的遗民,暗中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一旦有需要,这些会说高句丽土语,熟悉地理环境的士卒,将成为大军的向导,快速的攻打汉城周边的各个关隘。”
何青泉、九条浩之、贺建,基本上就是李宽留在高句丽的三驾马车,假以时日,必定要让高句丽付出惨重的代价。